2004-09-16|
扁刺蛾Thosea sinensis(Walker),属鳞翅目刺蛾科。
【分布与危害】:
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山东、安徽、江苏、浙江、湖北、湖南、江西、福建、四川、云南、陕西等地。危害山茶、白杨、栀子花、海棠、月季、枫杨、大叶黄杨、樟树、悬铃木、榆、柳、紫荆、梅、牡丹、芍药、桂花、广玉兰、紫薇、紫藤、白兰、榕树、木波罗、桃花心木、人面果、槐树、刺桐、油桐、柑橘等80余种。幼虫咀食叶片成孔洞,发生严重时残留叶柄或主脉,影响树势及观赏。
【形态特征】:
成虫:雌蛾体长13~18mm,翅展28~35mm,体褐色;前翅顶角处斜向一褐色线至后缘;前翅暗灰褐色,中室处向后缘斜伸。雄虫体约10mm,翅展26~31mm;雄蛾中室外上角有一黑点;后翅灰褐色;前胸足各连接关节具一白斑,是其易于辨别的重要特征。
卵:扁长,椭圆形,长1.1~1.4mm,孵化前呈灰褐色,初孵前淡黄绿色。
幼虫:体长约21~24mm,较扁平,背部稍隆起,形似龟甲。全体绿色或黄绿色,背线白色,体边缘两侧各有10个疣状突起。其上生有刺毛,每1体节背面有2个小丛刺毛,第4节背面两侧各有一红点。
蛹:近椭圆形,形似鸟蛋,体第10~15mm,淡黑褐色。
茧:淡褐色,在邻近浅土中结茧。
【生活习性】:
河北、陕西等地1年发生1代,长江地区1年发生2代,少数3代。江西南昌1年发生2~3代,2代为主,以老熟幼虫在土中结茧过冬。次年4月中旬至5月中旬变蛹。
第2代茧大部分过冬,仅少数于年内羽化,继续繁殖。局部第3代幼虫11月上旬后来不及结茧的,即被冻死。全年以第1代发生量较大。南昌卵期第1、2代各6~8天,第3代7~8天。幼虫期共8龄,各代幼虫,历期分别为1代25~32天,2代23~27天及3代31~38天。茧期第1代14~26天,内蛹期9~16天;第2代年内羽化的229~238天,内蛹期19~28天;第3代199~288天,内蛹期18~28天。
成虫羽化时间多在18:00~20:00,白天静伏叶背或杂草丛中,夜出活动,具有较强的趋光性,21:00至次日1:00扑灯最盛;交尾后次日晚产卵。卵多产于叶面,偶产叶背,散生。初孵幼虫先食卵壳,2龄后转至叶背,6龄幼虫取食全叶仅留叶柄。发生严重时,能将全株吃光,影响树体生长,降低观赏价值。
【防治方法】:
①根据老熟幼虫下树结茧越冬的习性,可结合冬季翻耙树盘、施肥等措施,收集虫茧集中烧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