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搜索:
您好!  请 注册登录本站 您的位置:首页 >> 政策法规
林业百科
政策法规搜索关键字:
发布时间
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油茶产业发展的意见

赣府发[2010]11号

 

各市、县(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油料生产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07〕59 号),把油茶产业建设成为我省推进农业产业化和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一个新兴支柱产业,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快油茶产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一)茶油具有很大的市场需求和发展空间。油茶是优质木本油料树种,茶油是世界公认质量最好的食用油之一,其不饱和脂肪酸、亚麻酸和维生素E含量都高于橄榄油,对促进人的身体健康非常有益,被联合国粮农组织列为重点推广的健康型食用油。随着人民群众绿色健康消费需求的日益增长,茶油广泛受到城乡消费者的青睐,国内外市场供不应求。此外,作为绿色、环保、安全的油茶产业,油茶产品还广泛应用于工业、医药、日用化工等领域,具有很高的综合利用价值。

(二)我省发展油茶产业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同在。我省具有2300多年的油茶栽培历史,是油茶原生区和全国主产区,现有油茶林面积1100万亩,常年茶油产量5万吨,面积和产量均居全国第二。全省有3200万亩适宜种植油茶的丘陵岗地,光照充足,雨量充沛,近年来特别是林业产权制度改革以后,广大农民发展油茶产业的积极性空前高涨,油茶良种选育、栽培技术、生产加工等均形成了一定的发展势头。但由于长期以来缺乏科学规划、油茶品种混杂、资金投入不足、经营机制不活、精深加工不够等原因,全省油茶林单产较低,综合效益不高,资源优势没有转化为经济优势。各地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发展油茶产业在满足人民生活需求,维护粮油生产安全,缓解耕地压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致富中的重要作用,抓住当前难得的发展机遇,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科学规划,加大扶持,完善机制,依靠科技,不断提高油茶经营水平和综合效益,促进全省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

二、牢牢把握油茶产业发展的基本原则和目标

(一)基本原则。坚持因地制宜、科学规划,重点布局在70个丘陵岗地面积大的县市区(其中鄱阳湖生态经济区28个县市区);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政策扶持,调动广大调动农民、大户和企业参与油茶开发的积极性;坚持科技创新、强化管理,大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促进油茶产业高产、优质、高效;坚持新造为主、新造与改造相结合,稳步推进高产油茶林基地建设;坚持基地化发展与产业化经营相结合,延伸产业链,提升油茶精深加工水平,提高油茶产业附加值,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二)发展目标。加快新建、扩建油茶良种采穗圃和育苗基地,3年内全省油茶良种采穗圃达到4000亩,年产良种穗条7000万枝,年出圃良种苗木1亿株以上。到2020年,全省油茶林总面积达到2100万亩,其中新造高产油茶林1000万亩,逐步改造现有油茶林1100万亩,年产茶油60万吨;大力开展茶油及其副产品精深加工,重点培育省内1-2家油茶加工龙头企业上市,新建10个规模在5000亩以上的油茶产业科技园,实现油茶产业年综合产值350亿元,把油茶产业培育成我省继脐橙产业之后又一个支柱产业

三、大力实施油茶产业发展科技创新

(一)推进油茶生产良种化。加快国家油茶种质基因库建设,广泛收集保存国内外油茶优良品种,大力开发高产油茶新品种,推动油茶种质创新。加快高产油茶良种采穗圃建设,大力培育油茶良种壮苗,实行定点育苗、定向供苗。新建或扩建2-3个组培实验室,建立油茶良种快速扩繁体系,实现高产油茶种苗规模化、工厂化生产。大力推广无性系育种、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倍性育种等现代技术,培育出5-10个产量高、品质优、抗性强的新品种。严格加强种苗市场监管。今后,新造油茶林坚持使用经国家或省审定认定的亩产50公斤以上的高产油茶品种,禁止使用实生苗造林,严厉打击生产和销售假冒伪劣苗木的违法行为,维护油茶种苗市场秩序。

(二)推动油茶生产集约化。认真实施国家现代农业油茶项目,油茶重点县每年建设不少于1万亩、重点乡镇不少于2000亩的高产油茶林示范基地,力争用5年左右时间,在40个重点县建成500万亩高产油茶基地。鼓励和引导省内油茶加工企业建立与加工能力相适应的原料林基地。依托国家和省级油茶研发中心,开展油茶园艺化高效栽培技术研究,抓好高产油茶栽培实用技术的组装配套。抓好高产油茶示范基地、示范户和示范企业建设,辐射带动农民推广新品种,学习新技术,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加强科技推广体系建设,通过送科技下乡、举办培训班、现场指导、远程科普、开办林农夜校等形式,向广大林农、种植大户和企业推广油茶良种良法。从2010年开始,依托省高产油茶培训基地,每年培训林农和技术人员5000人。

(三)促进油茶生产产业化。制订产业发展政策,将油茶产业列为全省重点支持的农业优势产业。大力扶持油茶产业龙头企业,加快企业技术改造和工艺设备更新,鼓励企业重组,培育油茶企业上市,提升市场竞争力。启动实施科技创新“六个一”工程油茶重大科技专项,开展茶油新产品以及保健、护肤、皂素、活性炭等副产品研发,使茶油精深加工率达到80%以上。围绕油茶良种选育、栽培和生产加工,制定涵盖产前、产中、产后的油茶生产标准体系,引导农民、大户和企业按标准组织生产。建立油茶质量检验检测中心,严格市场准入,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确保油茶产品质量安全。实施名牌发展战略,按照“统一品牌、商标各异”的办法,以“江西山茶油”的统一品牌形象,加强对外宣传,创造江西油茶产品知名品牌,提高产品影响力和市场占有率。加强油茶新品种、著名商标和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四、不断探索油茶产业发展模式

(一)鼓励农民大力种植油茶。巩固林权制度主体改革成果,切实维护农民对油茶林地的合法承包经营权。培植油茶种植大户,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大力发展油茶协会,鼓励农民通过专业协会或合作社开展联户种植,实行品种、育苗、管理、采摘、销售“五统一”,所得收益按照股份或协议分配,提高农民生产组织化程度和规避市场风险的能力。

(二)实行多形式联合开发。充分尊重农民意愿,鼓励和引导广大农民通过林地入股、企业投资开发、利润分成等方式,开展油茶原料林基地建设,或者企业依照协议对农户种植高产油茶给予资金和技术扶持,农户将茶籽销售给加工企业,实现利益共享。积极鼓励通过招商引资等方式,吸引外资及其它社会资金参与油茶产业的开发。

(三)支持油茶加工企业规模开发。鼓励和支持企业通过招投标、租赁等方式,依法取得集体或个人所有的连片丘陵岗地、荒山荒地的林地使用权,实行规模种植和开发,提高集约经营水平。企业劳动用工应考虑主要从当地聘请,增加属地农民务工收入。引导企业在油茶良种使用、精细栽培管理、精深产品研发等方面加大投入,建立油茶产业科技园,实现资源培育基地化、经营管理集约化、生产加工一体化。

五、加大油茶产业发展的扶持力度

(一)建立政府投入引导机制。从2010年起,省财政设立油茶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扶持全省油茶产业的发展,重点用于高产油茶良种苗木繁育基地、高标准油茶林示范基地建设等。各有关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发展和改革委、财政部、国家林业局〈关于印发全国油茶产业发展规划(2009-2020)的通知〉》(发改农经〔2009〕2812号)要求,在积极争取国家支持的基础上,按照“统筹规划、相对集中、用途不变,渠道不乱、各负其责、各记其功”的原则,整合退耕还林及其后续产业项目、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土地整理、农业综合开发、扶贫、农业产业化、以工代赈、水土保持、防火林带、科技创新等项目资金,大力扶持油茶产业发展。各市、县(区)也要结合本地实际,积极筹措资金,加大对油茶产业发展的扶持力度。

(二)落实信贷支持和税收优惠政策。各级金融机构要积极为油茶企业并购重组提供贷款支持,财政优先给予贷款贴息。中央和省用于支持林业发展的贴息贷款,优先支持油茶产业发展。建立面向广大农民、种植大户的油茶小额贷款扶持机制,加快推行高产油茶林林权抵押贷款,对以“公司+农户”形式新造高产油茶基地的企业,优先给予贴息贷款扶持。认真落实增值税暂行条例及农民专业合作社有关税收政策的规定,对农业生产者销售的自产茶籽,农民专业合作社销售本社成员生产的农业产品,以及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生产销售由茶籽进行粗加工制成茶籽油及茶籽粕等副产品;对从事油茶新产品的选育、油茶林的培育和种植、油茶籽的采集和粗加工的企业;对油茶企业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对经认定的油茶高新技术企业等,都要认真落实有关税费减免或优惠政策。

(三)完善林业相关配套政策。对新造高产油茶林基地的林地使用权流转,林业部门优先办理林权变更登记。郁闭度0.3以下、林相差的低产低效林分,可通过改造新造成为高产油茶林,林业部门应优先批准林木采伐,并安排采伐指标。各级林业部门要免费为林农、大户、企业提供油茶经营技术培训,开展技术咨询服务,提高油茶经营者素质。

六、加强对油茶产业发展的组织领导

为加强对全省油茶产业发展的组织领导,省成立了由省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的江西省油茶产业发展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省林业厅,具体负责全省油茶产业发展的组织协调和日常管理工作。各市、县(区)也要成立相应的组织领导和办事机构,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和协调,保护和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帮助解决有关方面的困难与问题,确保这项工作的顺利开展。财政、发改、农业、林业、水利、科技、国土资源、扶贫、农业开发、质监、工商、税务、金融等部门要同心协力,密切配合,形成工作合力,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到位,共同推动油茶产业发展。新闻媒体要大力宣传油茶产业发展的政策、技术和典型,宣传油茶产品,为油茶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 [推荐给好友] | 打印本页 | 关闭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服务条款 | 意见反馈 | 支付方式 | 帮助信息

版权所有:  福建大世界企业集团 © 2003-2018     工作时间(周一到周五上午8;30到下午17;30)  闽ICP备12016890号
E-mail:service@chinaforestry.net 传真:0086-591-83568281 电话:0086-591-83568282 83568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