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林业网----首创林业行业在线咨询平台,专家实时在线答疑,林业知识汇聚,理论与实际的完美结合,铸就成功第一线!
 
 
 
 
 
 
 
 
 ★ 热门问题   ★ 精华问题   ★ 未回复问题        
 如果觉得该栏目对您有所帮助,请推荐给您的好友,我们将越做越好。网址:http://help.chinaforestry.com.cn/
 
 
姓名:梧桐     提问时间: 2005/7/22 8:35:06
邮箱:
问题:
 
人民币升值对林木业有什么影响?进口木材变便宜了,对国内市场有冲击吗?
 

回复专家:吕玉奎,回复时间:2005/7/22 10:22:28

升值预期构成利好 宏观层面上,木材板块在2005年将面临宏观调控、升息、人民币升值预期等影响。我们认为前二点对木材行业整体影响较小,而人民币升值预期将成为2005年及今后木材板块上涨的推动力。 一旦人民币升值,对木材行业的影响集中在节约成本、进口冲击及投资三个方面。我们认为,升值对成本的节约将占据主导地位,其他两个方面影响较小,因此总体而言升值对木材行业是利大于弊。 一旦人民币升值,将有利于木材行业节约成本。我国木材行业是个典型“原料在外,市场在内”行业。以2003年为例,进口原料占到国内用浆量的35%以上,而产品中97%在国内销售。原料成本长期依赖国际市场使得木材业成为继钢铁、石化后第三大用汇大户。统计显示,截止2004年三季度,木材行业累计用汇27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9.7%。如以此计算,人民币升值5%,可直接节约成本11亿元。 人民币升值后国内市场受到的冲击不大。近年国内纸张进口主要集中在高档产品,以2003年为例新闻纸、铜版纸、箱板纸、涂布白纸板四大类产品占到纸张及纸板进口总量的48%。新闻纸、铜版纸目前处于反倾销保护期,箱板纸处于反倾销调查中,结果将于2005年3月公布,涂布白纸板2005年面临较大的价格下跌压力,因此,我们认为人民币升值后对以上四大类产品冲击有限。另外,国际市场纸张需求旺盛,纸浆高价推高了产品售价,从而弱化了进口产品价格优势,人民币小幅升值预计不足以激起国际市场对华销售热情。 人民币升值对投资的影响分为二个层次,一是对进口设备成本节约,二是外商投资成本上升。目前国内木材行业投资快速增长,2004年前三季度已完成投资285.4亿元,同比增长39.5%,其中的关键设备大多从国外直接进口。因此,人民币升值对拟进口设备公司是有利的。人民币升值致使成本上升进而影响外商对华投资热情是存在的,目前已有个别外商正对计划项目进行再评估。但是我们也注意到,国际纸业巨头前几年已陆续进入中国市场,其项目大多已建成或处于在建期,因此大规模收回投资可能性较小。另外,中国作为全球范围内纸张需求增长最快的国家,发展前景非常乐观,因此我们认为人民币小幅升值对外商投资热情的打压较小。 我们从原料来源、产品市场等方面对人民币升值影响进行了静态评估,木材行业重点公司按人民币升值受益大小排列依次为博汇纸业、晨鸣纸业、华泰股份、岳阳纸业。
 

回复专家:吕玉奎,回复时间:2005/7/22 10:32:56

今年上半年,我国进口原木、锯材、胶合板、纤维板和枕木1700.58万立方米,比去年同期的1660.84万立方米增加了39.74万立方米,增幅2.39%。进口木材总值241409万美元,比去年同期的220503万美元增加了20906万美元,增幅9.48%。进口木材单价有所上升,其中进口原木平均上升了9.84%,进口锯材平均上升了3.21%,进口胶合板平均上升了3.68%。从树种看,针叶木的进价上升幅度大于阔叶木。


  一、进口木材市场价格出现大幅度波动,在脉冲式上升后回落


  去年,我国在基建投资过热的拉动下,钢材、水泥和有色金属等生产资料价格出现了近年来少见的迅猛上升,木材市场价格也有所上升,但上升幅度还是比较小的。但在今年春节后发生了突变,进口木材价格出现了脉冲式的大幅度上升,至第一季度末和第二季度初达到高峰,然后又快速地回落逐月下降,木材市场承受了大起大落的波动。今年上半年由于木材市场价格的大幅波动,冲高回落,再加上宏观经济调控的大背景,不少经营商心存疑虑,不敢再进货,担心新一轮的“熊市”来临。其实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因为目前国际和国内的经济环境和10年前有着本质的不同。10年前,受东南亚金融风暴的冲击,国际木材市场价格暴跌,影响了国内木材市场价格回落;而国内经济过热,通货膨胀、人民币汇率贬值,国家不得不实行严厉的宏观调控,全面收缩银根,压缩基建,由于当时的用材结构是以基建、生产用材为主(如进口大量的花旗松原木),因此对木材市场的冲击相当大。这种情况发生的主要原因并不是国际木材市场价格的暴涨暴跌,而在于受国际航运的影响


  一是我国经济过热,进口物资大量增加,国际航运业务供不应求,许多进口木材不能及时运到我国。


  二是运能紧张,加上燃油的涨价,造成国际航运价格迅猛上升,而我国进口木材大多以CNF报价(货价+运费)为主,因此造成进价迅猛上升,比如奥古曼原木由每立方米205美元上升到235美元,升幅15%;柳安原木由每立方米130美元上升到170美元,升幅30%;巴新原木由100美元上升到120美元,升幅20%;辐射松原木更是由60多美元上升到100美元,升幅高达60%,这反映了原来货值越低的品种受国际航运价格上升的影响也越大。在进价一片看涨声中,我国木材市场也出现了涨价的躁动,一些库存被争相抢购炒作。但这样的价格基础是不牢固的,因为它不是由商品价值和市场供求形成的,而仅仅是受阶段性的运能不足所影响。4月份后,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过热的基建投资受到压缩,钢材和水泥等生产资料价格出现大幅度回落,进口物资运输压力也有所缓和,大量进口木材到港后抛压沉重,价格出现大幅度回落。以6月底的木材市场价格与4月份相比,奥古曼原木由每立方米2300元左右回落到1650元左右,跌幅28%;沙比利原木由每立方米6000元左右回落到4500元左右,跌幅25%;辐射松原木由每立方米1000元左右回落到800元左右,跌幅20%。我国进口木材脉冲式的价格波动造成了一部分木材经营商的

短线套利,更是造成了大量高位进货商的套牢亏损,因此要防止“急升”行情中追涨的风险。


  在我国一部分进口木材价格大幅度波动的同时,我们也应看到,并不是所有进口木材都是这样的,不少进口木材价格比较平稳且稳中有升,特别是不走海运靠陆运进口的俄罗斯木材价格相当坚挺,还有一定的升幅。从总体上看,今年上半年我国进口木材的平均进价比去年同期仍有所上升。


  二、木材用材结构发生变化和民族木制品工业的迅猛发展,为进口木材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今年上半年由于我国木材市场价格的大幅度波动,加上宏观调控的大背景,不少木材经营商心存疑虑不敢再进货,担心新一轮的“熊市”来临。这样的担心也是情有可原的,回想1993年我国木材市场经历了上半年的暴涨和下半年的暴跌后,从1994年至1998年经历了5年的“熊市”,进口量逐年下降,价格不断走低,直至1998年国家出台天然林保护工程政策,禁伐限伐天然林,才彻底改变了我国木材市场的基本面和供求关系,进口木材数量逐年上升。其实,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目前国际和国内的经济环境与10年前有着本质的不同,10年前受东南亚金融风暴的冲击,国际木材市场价格暴跌,而我国经济过热,国家实行了宏观调控,全面收缩银根,压缩基建,而当时木材用材结构是以基建和生产用材为主,因此对木材市场的冲击相当大,而目前已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其一,今年国家宏观调控是有针对性的,对部分重复建设和盲目发展的过热行业实行了限制,国民经济不会大起大落,而会更健康地发展。


  其二,我国1998年出台的天然林保护工程政策不会改变,而这一政策的实施已决定了我国木材市场基本面的根本性变化,1999年我国开始对进口木材实行零关税,也是为了鼓励木材进口,这一政策也不会改变。


  其三,10年来,我国木材用材结构已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基建用材已大为减少,而建筑装潢用材、木地板用材、胶合板用材和家具用材的需求则大幅度上升,这为进口木材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1.据国务院国资委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秘书长宋毅在“世界环境日”会议上说,我国“十五”期间要比“九五”期间人均住房建筑面积翻一番,室内装潢量平均每年递增25%,到2005年将超过6000亿元,它所带动的装潢用材料将超过4000亿元,当然木材是其中的一大部分。


  2.据林业部资料显示,去年我国木地板产量达8642.46万平方米,其中实木地板5645.35万平方米,实木复合地板652.39万平方米,强化木地板1321.84万平方米,竹木地板564.54万平方米,各种进口木材品种的木地板占了相当大的比重。


  3.近年来,我国民族胶合板工业快速发展,到2003年产量已达2102.35万立方米,使我国从过去的胶合板进口大国变成了世界上胶合板生产大国,从2001年起我国胶合板出口量首次超过了进口量,这种势头逐年发展。今年上半年,我国进口胶合板38.01万立方米,比去年同期下降了11.69%,而出口胶合板194.77万立方米,比去年同期上升了93.76%,出口量已超过进口量156.76万立方米;出口总值已达51744万美元,比去年同期上升了115.98%,出口总值大于进口总值33570万美元。


  4.近年来,我国民族家具生产工业发展势头相当迅猛,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家具生产大国,目前我国家具生产企业已超过5万家,产业工人超过500万人,去年产值达2040亿元,出口总额达73.33亿美元,比2002年增长了35.4%,其中木家具出口额为28.39亿美元,占了相当大的比重。据海关资料统计,今年上半年我国出口木家具总额已达16.6亿美元,比去年同期12.05亿美元上升了37.08%。虽然我国民族家具工业的迅猛发展和出口增加引起了美国的反倾销诉讼以及欧洲等国家实行FSC森林认证和强制执行环保指令的技术壁垒,我国民族家具工业面临一定的阻力,但发展势头仍是方兴未艾。


  今年上半年,我国进口木材总值不过24亿美元,而出口胶合板就达5.17亿美元,出口木家具达16.6亿美元,这说明我国进口木材中有相当一部分已用于我国木制品的加工生产,提高附加值后再返销出口。进口木材为我国民族木制品工业提供了大量原材料,而我国民族木制品工业的迅猛发展反过来也为我国进口木材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综观我国今年上半年的进口木材情况,虽然经历了脉冲式的大波动,但总体上仍是趋向供求平衡和价格平衡,关键是木材经营者不能以大涨而大喜,也不能以大跌而大悲,而应看到我国宏观面的大背景,以市场为导向,研究需求变化、用材结构变化和价格变化,决定自己的经营策略。



 

回复专家:吕玉奎,回复时间:2005/7/22 10:35:34

林业发展值得关注 林纸一体化势在必行
一、林产品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物资,林产工业是一个国家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北欧、加拿大等国家的支柱性产业,在人类发展史上,林产品曾是最主要的加工原材料,也是最主要的能源。虽然随着人类科学技术的进步,金属矿物、有机合成材料和新型能源的涌现,特别是进入工业化以后,林产工业及其产品在一个国家与居民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有逐渐下降的趋势。但时至今日,木材加工业、制浆造纸、橡胶工业、家具制造等以及其主要产品锯木、人造板材、纸和纸板、家具、轮胎、松香等仍然是国民经济建设与居民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重要商品。这里我们主要就木材的生产消费情况进行分析。


   木材的使用之所以长盛不衰,并随着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增长,主要与其自身特性有关,一是木材做为建筑与装修材料不仅有易于加工、隔热保温和抗震等优异性能,而且具有优越的强度性能和天然美丽的纹理;做为造纸纸浆原料不仅强度大,而且污染物容易处理,因而是建筑物、制浆造纸、家具和室内装饰等领域的重要原料。其次木材资源的可再生性为人们的持续利用提供了可能。

   二、近年来我国木材生产消费状况

   我国是一个缺少林木资源的国家,由于历史的延续及近几十年来的过度砍伐,导致我国林产资源逐渐萎缩,水土流失、洪涝干旱、沙尘暴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人均林产资源的拥有量严重不足。虽然通过天然林保护工程和人工造林的大力推广,但到目前为止,我国森林覆盖率为16.55%,仅为世界平均水平29.3%的56.5%,全国人均森林面积0.128 平方公里,仅为世界人均0.611 平方公里的21.3%,人均森林蓄积量9 立方米,只有世界人均65 立方米的13.8%。

    三、世界林产业对我国的影响

    1、世界森林面积、覆盖率及蓄积量都有所提高。1995 年以来世界森林面积、覆盖率及蓄积量都有所提高,为全球木材贸易提供了可靠的来源。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五年一次的全球森林资源评估报道,随着全球环保意识的增强,对森林资源采取了积极的保护措施,森林资源减少的速度大为减缓,96 年到2000 年出现了增长的势头,到2000 年世界森林面积为38.69 亿平方公里(天然林为36.82 平方公里,占全球森林面积的95%;人工林为1.87 亿平方公里,占5%),虽然2000 年的森林面积比1990 年减少了0.94 亿平方公里,但却比1995年增加了4.15 亿平方公里,增幅达12.01%;2000 年世界森林覆盖率与1990 年基本持平,但与1995年的26.8%相比,却增加了3.2 个百分点。2000 年世界森林蓄积量为3863.52 亿立方米,比1990 年的3837.27 亿立方米净增加了26.25 亿立方米,平均每年增加了2.625 亿立方米。

   亚洲的森林覆盖率与蓄积量为全球最低,也是全球木材进口的最大区域,中国、日本等为世界最大的木材进口国。由于木材资源的可再生性,只要采伐与培育得当,林木资源不但不会减少,而且会越用越多,如美国在1952 年到2000 年近50 年的时间里,木材年采伐量由1.16 亿立方米增加到4.97 亿立方米,同期林木蓄积量却由174 亿立方米增加到228 亿立方米。木材的这种再生性决定了其与石油、煤炭、金属等矿产资源有很大的不同。

   2、加入WTO 后对我国林木产业的影响

   我国是一个林木资源相对贫乏的国家,通过进口大量的木材及其制品,来促进经济的发展与保护森林资源是非常有利的。根据我国林木资源状况和国内经济发展的需求来看,在2010 年以前,或者更长的一段时期内,我国仍将继续进口一部分木材及其制品。因此从1999 年1 月起,我国对原木和锯材实行了零关税,鼓励木材的进口。在林产品方面,入世之前就进行了大幅度的调减,目前胶合板、刨花板、纤维板的进口关税均在7%左右,已基本达到入世后的要求。林木产品关税的减让,一方面大力促进了进口,如除我国继续保持南洋、北美地区的进口外,近来欧洲、非洲、南美洲及世界各地的木材商纷纷来我国推销木材抢占中国市场,即将在北京设立的8 国木材交易市场就是很好的证明。但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国内林产工业企业的获利空间,但两级分化严重,不少规模小、缺乏当地资源的企业陷入困境。

   四、2003 年国内木材价格走势

   2003 年以来国内木材价格走势分化严重,造纸行业是我国木材的第一大用户,国内木材市场的价格变化对造纸行业的影响也应该是最大的,但由于造纸对木材质量的要求相对较低,且有废纸、草秸等替代用品,因而用于造纸的木材近年来价格相对平稳。从03 年国内部分大型造纸企业实际情况来看,涨价幅度约在3%左右;但建筑与装修材料上涨较多,普遍有10%以上的幅度,个别品种达到20%以上,特别是南方市场行情较好,原因主要有两点,首先是国内南方产材大省禁采限伐,且林木资源结构不平衡,中小径材多大径材少、针叶林木多阔叶林木少、一般用材多特种用材少的状况,致使一定时期内大口径、阔叶材、特种材供给偏紧;第二是由于南方建筑及房屋装修需求量增长较快,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南方木材市场的价格的上扬。而北方市场由于受到俄罗斯进口木材的冲击,针叶松木涨价幅度较小,但阔叶类木材价格上涨很大。从下面两个图型可以看出,建筑用针叶松原木全年价格上涨约15%,而阔叶材原木价格上涨约30%以上。

   五、2004 年国内木材市场形势

   2004 年我国造纸、建筑装饰等仍将继续保持良好的增长势头,特别是农村经济状况的好转以及国内一系列大型工程的建设,将是04 年木材市场增长的有力拉动因素。但我们预计国外木材的进口量也将进一步增加,在国内外木材价格已比较接近的情况下,04 年国内木材价格的上扬将受到一定的抑制,特别是在人民币升值的预期下,从俄罗斯、印尼、加拿大等主要进口国进口的木材价格有望下降,从而对国内木材市场造成一定的冲击。但在人民币没有升值或小幅升值的情况下,以及我国森工企业人工速生林逐渐成材增加采伐量的情况下,由于原木较高的利润水平将给企业带来可观的利润回报。

   另外近一两年来,由于中国造纸业巨大的市场需求及国家政策的支持,引发国际纸业巨头大规模进军中国的造纸业,由于我国造纸用木材资源严重不足,因此走林纸一体化的道路将是国内外造纸企业的必然选择。据不完全统计,国际纸业巨头美国IP、芬兰斯道拉恩索、日本王子、印尼APP 等都在我国广西、广东、海南等巨资投向人工速生林,国内华泰、晨鸣、福建南纸等也都不甘落后纷纷建设自己地原料基地。但由于速生林的生长期至少需要6 年以上的时间,短期内难以见效,对2004 年我国木材价格的走势并不构成太大的影响

 

回复专家:张连翔,回复时间:2005/7/22 22:34:02

人民币升值后对我们有什么影响?

我首先要做一个声明:这只是一个传闻。但即便早已多次建议人民币投机不适合一般普通投资者参与,鉴于国内外投资人和非投资人对人民币升值问题的高度关注,至少作为茶余饭后的谈资,这个最新发展仍然值得在第一时间与读者分享。
传闻的内容

根据传闻来源,人民币将在4月15日之前进行第一波升值,也就是未来两星期内。此项传闻绘声绘影,包括下列三个细节,似乎煞有介事:1,人民币会在4月15日之前升值;2,会从一美元兑8.27元人民币升到8元人民币;3,人民币预定在2008年前对美元累积升值20%。

笔者一般对传闻持怀疑态度,但是仔细分析本次传闻的内容,确实也有诸多合理可能之处。

传闻起源

首先是上月中旬温家宝总理在回答记者问题时表示,「人民币的升值将是出人意料的」,此言被外汇圈解读为人民币升值已经不是会不会,而是何时以及幅度的问题。

加之中国大陆政府对于人民币升值一向表现出打鸭子上架的态度,不拖到最后一刻不露口风,温家宝的满满自信指向某种已经拟定的策略实施在即(包括拖延策略)。

其次是调整幅度的令人拍案叫绝。传言中的调整幅度之小,将令意图发一笔横财的投机者以及以为人民币升值将是什么惊天动地的旁观者大失所望。

从8.27元人民币到8元仅代表2.6%的升值幅度,如果计算来回兑换的价差和手续费用,更是所剩无几。而中方却可以向世界宣布已经跨出了重要的第一步,至少可以暂时减轻咄咄逼人的欧美「列强」,迫使人民币升值的压力。

同样的,四年累积升值20%也会是个令投机者失望的前景。从投资角度来看,币值调整的阶段性以及调整时机的不可预测性意味着,要确保全部的升值利益,热钱必须留在大陆。

外国资金在大陆的金融投资出路有限,利息又不足一个百分点,只有指望升值,而四年20%平均下来每年只有5%,并非特别惊人的回报率,而且随着美国国内利率的逐渐上涨,吸引力还越来越小。

分摊升值减轻压力

与此同时,四年升值20%却可能足够堵欧美悠悠众口。可以想像的,大陆将理直气壮的自认在币值问题上对世界已经有交代,虽然欧美的许多人仍然会不满意。

我认为人民币即便升值20%都仍然低于它的真实价值,但这个问题在人民币自由浮动前没有人可以确切知道。

人民币升值20%对大陆出口的影响是必然的,但是有多少影响还有待观察;不过在欧美的强大压力之下,少过这个幅度恐怕也是说不过去的。把一个有份量的幅度分摊到未来数年来承受,可能是最佳的折衷。

另眼看传闻

传言中的政策符合一个排除人民币升值压力而不扰乱经济稳定的大方向,是我对这次传闻另眼相看的主要原因。

当然,部分圈内人的实际行动也增加了本次传闻的可信性。

此前一周,北京的货币兑换从业人员纷纷进入「戒备」状态,尽量降低手中的美元持有,黑市还提早停止美元兑人民币的交易,因为周五是4月1日-新月份的开始-如果人民币币值要调整,很可能发生在月初以利会计作业。

结果,周五当天北京虽然刮风下雨,外汇市场倒是风平浪静,什么事都没有发生,虚惊一场。温家宝的「人民币升值将出人意料」赢得第一回合。

如何应对传闻?

这个最新的升值传言对跃跃欲试的华裔投资者意味着什么呢?即便属实,它并不改变我先前对这个问题所做出的建议,即大家应顺其自然,不必强求。

如果刚好有钱储存在人民币,可以稍微等它一等;如果有钱在大陆的美元帐户且有合法途径把人民币转回美元,或许也可以把它暂时转换为人民币,因为人民币升值是势在必行的。

但如果人和钱都在美国,我看就不必劳师动众。越洋操控本身就不容易,从报酬率来说美国市场就有许多等同的投资机会,最重要的是在外汇管制之下多数人没有把大量人民币换回美元的合法渠道。就把人民币币值的东西方角力当作是个热闹来看吧。


 

回复专家:张连翔,回复时间:2005/7/22 22:37:28

请您登陆:http://finance.qq.com/zt/2005/rmbsz/,了解人民币升值后的相关响应。
 

回复专家:吕玉奎,回复时间:2005/7/23 9:54:48

造纸行业:受益较明显

国泰君安造纸行业研究员王峰告诉记者,造纸行业相对其他工业生产行业所受的影响较小,因为该行业进口原料所占比重较大,我国造纸行业原材料的35%来自国外,而产成品主要在国内销售,人民币升值意味着从外部进口原材料变便宜了。

在上市公司当中,原材料进口占总比重最高的达到60%-70%,人民币升值将使得其成本下降,因此造纸业也是人民币升值受益较明显的品种之一。他预测人民币升值2%以后,华泰股份和博汇纸业的每股收益可能增加0.04元,晨鸣纸业可能增加0.02到0.03元。  


 

回复专家:吕玉奎,回复时间:2005/7/23 10:26:30

人民币升值利大于弊
(2005-07-22  证券市场周刊)
       经济理论证明,一个货币背离它的均衡值,其中一定包含着效率损失和机会成本。随着这几年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发展,现行的人民币汇率及其机制对中国经济造成的损失越来越大。如果中国继续对调整汇率迟疑不决,最后到了难以承受的地步再动汇率,结果会很被动。

  中国政府对人民币汇率调整犹豫不决,主要是出于两个担忧。第一,是人民币升值可能对中国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第二,是人民币汇率机制调整采取何种方案。人民币升值对中国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前两年可能还有些人看不清,但是现在的事实已经使结论相当清晰了。

  首先,人民币升值可以改善交换条件(termsoftrade)。人民币低估,本来七元人民币换一美元的商品,现在要用八元,等于每出口一美元要倒贴1元人民币。这对金融资产的交易最为明显。如果人民币升值,可以使进口成本降低,节省大量在进口石油木材铁矿石上的支出。有助于压制中国面临的通货膨胀。

  其次,人民币低估导致目前中国的货币发行居高不下,是当前经济过热,房地产泡沫的根源。目前中国外汇储备已达6000亿美元,增长的势头却越演越烈。由于汇率低估,引起国际上大量热钱流入中国,仅2005年第一季度达500亿美元。中国当局不得不增发人民币来购买这些美元,结果使货币发放失去控制。其中大部分热钱转向房地产,先造成房地产泡沫,再造成钢铁煤炭水泥电力等上游产品的短缺和价格上涨。虽然中国金融当局一年多来采取了一系列贷款紧缩措施,由于这个造成货币发行失控的根子没有解决,宏观过热的问题并没解决。

  再次,由于人民币汇率低估,使中国外债的付息偿还成本增加,不利于产业升级和促进中国经济结构的改革,不利于产业向中西部贫困地区转移,不利于服务业与非贸易产业的发展。

  中国政府对人民币升值的最大担忧,是升值可能引起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下降,导致失业增加。这对目前城市已经严峻的就业形势雪上加霜。这个担忧,在当前由于人民币低估所造成的巨大经济困难下,已经没有多少道理了。

  第一,假如人民币升值,它只能影响中国国内附加值这一部分。对很多中国的加工贸易出口产品来说,这还不到价格的30%。人民币的升值10%,中国出口品的价格上涨只有3%。由于中国制造业的工资很低,平均小时工资只有1美元,美国是16.15美元。即使和其他劳力低廉的国家如孟加拉国相比,由于中国的劳动生产率、基础设施和配套供应远远超前,人民币升值并不会对中国出口产品的竞争力有很大影响。

  第二,中国产品主要输向美国及其他发达国家。这些出口产品多为必需品和低价商品,它们的需求弹性很低。人民币的适度升值不会对他们从中国进口数量需求造成多大影响。

  第三,也是最直接的反驳理由是,人民币低估的成本,已经大大超过失业造成的机会成本。就拿利差损失这一项来看。中国目前外汇储备6000多亿美元,如果放任热钱流入,估计2005年底可达8000亿美元。其中美元资产为5000亿-7000亿美元。由于美国金融资产的利息较低,假设利差1%,一年在这项的金融损失就至少是50亿美元,或415亿元人民币。中国有600万登记失业人口。每人每年能分到7000元,不就把他们的失业保障大大解决而有余?况且,现在美元看跌,中国政府手持的这些美元债券的市场价格的下跌,会比利差的损失还大。如果人民币升值,就可以避免这些损失。

  那么,人民币升值应该采取何种方案呢?有人主张人民币汇率实行浮动。有人主张人民币汇率扩大浮动区间;有人主张人民币汇率盯住一揽子外币(公布或不公布该揽子)的调节汇率制;也有人主张一次性调整到位后再盯住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