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当全国人民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而努力奋斗的历史时刻,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党和国家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新阶段、新需求、新目标,对加快林业发展做出的新的战略决策。
《决定》充分体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加快林业发展、加快林业建设、再造秀美山川,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行动,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对改善中华民族的生存与发展条件,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必将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决定》将“生态建设、生态安全、生态文明”和保护、培育、利用森林资源写进了加快林业发展的指导思想,这一指导思想的确立,标志着我国林业以木材生产为主的时代已经结束,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新时代已经开始,是我国林业建设史的一个新的里程碑,极大地丰富了新时期林业建设的内涵,拓展了林业发展的外延空间,为我国林业跨越式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赋予了林业新的重大使命。《决定》对林业做出了新的科学定位,“三地位”的确立为实现林业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
我们学习贯彻《决定》精神,必须紧密联系各地林业建设与发展的实际。贯彻《决定》重在落实,贵在行动。要紧密联系本地区、本部门的林业实际和工作实际,用《决定》精神解决林业建设与发展中遇到的各种实际问题,把学习的过程,变成深化认识、统一思想的过程,转化为各地加快林业发展的实际行动。
二
丹东是辽宁省的重点林区,是全省水源涵养林重点基地,丹东丰富的天然林资源构成了辽东山区的绿色屏障,其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十分显著,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九五”以来,市委、市政府加大了对林业工作的领导,制定了“山上丹东”建设发展十年规划,突出生态建设,重点实施五大生态保护工程,全面禁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严格保护、培育森林资源。同时,大力推进用材林、经济林、种苗花卉、林下多种经营、林产品精深加工、森林生态旅游等林业产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和经济发展后劲。截止到去年,全市共完成荒山造林36.2万亩,已在全市区消灭了大块荒山;新增封山育林面积228万亩,总面积达到460万亩,增加了近一倍;完成退耕还林、退蚕还林50万亩,使水土流失问题得到较好控制;林木总蓄积量由3695万立方米增加到4010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由61.6%提高到63%,实现了林木蓄积和森林覆盖率双增长。2002年全市林业社会总产值达到了19.95亿元,比1997年增加了12.35亿元,平均每年增长32.5%,为山区农民脱贫致富做出了重要贡献。今年全市林业建设在去年的基础上又有了进一步发展,造林绿化、退耕还林等工作均创历史新高。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还必须看到丹东林业面临的诸多问题。必须认真学习贯彻《决定》精神,扎扎实实地工作,遵循《决定》提出的“严格保护、积极发展、科学经营、持续利用森林资源”的基本方针,进一步加强森林资源保护和林业产业发展,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和思想观念,进一步明晰林业建设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和工作重点,为建设山川秀美的丹东而努力奋斗。
三
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要解决如何以人为本,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如何降低经济发展的生态成本,在不破坏生态环境的方式下减少贫困,走经济可持续增长、生态环境可持续改善的双赢之路。
我市林业通过实施分类经营,已划定五百多万亩的国家生态公益林和一百多万亩的地方公益林,共计七百万亩,占国土面积的31.3%。生态公益林已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生态基础只有夯实这个基础,我们才能从容应对工农业生产和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各种问题,从容应对新世纪我们面临的发展机遇和各种挑战。然而,生态公益林的效益是间接的、长远的、多方面体现出来了,主要是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由全社会共同享有。对林农来说,需要付出一定的个人利益;对社会团体来说,在享受森林生态成果的同时,要考虑如何回报,如何为生态建设做出自己的贡献;对各级政府来说,一方面要宣传群众,增强全社会重视林业、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一方面要组织群众投身林业建设,尤其要加强生态公益林建设和管护。我市生态生态公益林在面积上虽然达到了30%多,但还存在着分布不均、林分质量不高、管理比较薄弱等许多问题,要认真加以解决。
——要进一步强化全民义务植树运动。各地要切实加强对造林绿化工作的领导,紧紧围绕全民义务植树这个中心,以五大生态工程和城乡绿化一体化载体,不断拓宽公民履行义务植树的渠道,推动全民义务植树运动向深度和广度发展。
——要加快城镇绿化和江、海防护林建设。国家公益林的划分依据,主要是国境线、鸭绿江流域和高山陡坡,致使有的地区过于集中,有的地区则分布不足。特别是城郊面山和平原地区,要在国家公益林的基础上多规划一些地方公益林,结合森林景观建设,提高森林的防护功能。东港市和市内三个区要加快江、海防护林基干林带和城市、村镇绿化美化步伐。沿江防护林要结合鸭绿江堤坝改造工程和景观路建设,提高绿化标准;沿海防护林要在现有的基础上向前推移,增加宽度,提高防海风能力;城市和村镇绿化要学习借鉴经济发达地区的经验,建设高标准绿化小区,提高城区和平原地区的森林覆盖率。
——要加快重点地段的退蚕还林、退耕还林工作。沈丹高速公路、鹤大线和铁长线国道以及通往重点旅游区的公路两侧可视面山,鸭绿江、青山沟、五龙山、凤凰山、天华山、浦石河、玉龙湖等旅游景区,是退蚕还林、退耕还林的重点区域,要全力抓好。对于绿色通道和风景区内的插花地块,要一次性退下来,不留死角;沈丹高速公路两侧可视面山内的柞蚕场,省里已经原则同意按照退耕还林中的荒山造林对待,享受苗木补贴政策,对此沿路相关市、区要抓紧实施,把蚕场封育成林;鹤大公路楼房和土城子路段两侧面山多处放养柞蚕,是通道中最薄弱的环节,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坚决把柞蚕退下来。
——要加快自然保护区建设。要用5至10年的时间,集中建立一批市、县级自然保护区和保护小区,在此基础上进行达标升级,申报省级和国家级保护区,使全市自然保护区面积占区域总面积的比例达到18%以上。各县、市、区要做好规划和论证,以重点生态公益林、大型水库、大型河流、高山远山为依托,点、线、面结合,森林、湿地、珍稀动植物并举,建设门类齐全、功能完善、各具特色的保护区,增强森林的防护功能,保护物种多样性,形成完备的林业生态体系。
——培育扶持龙头企业,为林业产业化打造精品工程。林业产业化以龙头企业为骨干,把生产、加工、销售、出口等环节有机地结合起来,促进林产品基地建设,带动产业升级和优化结构,提高林产品的市场竞争力。通过技术、信息、资金、政策等多方面服务,重点培育木制品、干鲜果品、中药材保健品、食用菌、山野菜等精深加工企业,培育产值超千万元、超亿元的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提高明、优、特、新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和规模效益。要充分发挥板栗协会行业管理职能,通过企业间的强强联合和协同作战,共同制定对外营销策略,不断扩大对日出口规模,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栗农的收入水平。
——以板栗、林下中药材为重点,加快林产品基地建设。经过3-5年的努力,我市板栗有希望抢占日本市场50%左右的份额。要加快推广板栗科技丰产工程,以建设100万亩优质板栗丰产园为奋斗目标,板栗产量突破6万吨,经过精深加工,收入超过10亿元,推动山区经济快速增长。我市是天然林大市,对于发展以中药材为主的林下多种经营,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近几年来,由于典型的示范作用和各级政府的重视,林下经济有了较快发展。发展林下中药材,包括山野菜和野生菌类在内,可分步实施,第一步为典型引路阶段,目前已初步培育了一些典型,各地要加快扶持,加大宣传推广力度,结合林权制度改革在面上推开;第二步为发展扩张阶段,到2010年发展到50万亩,形成产业优势,并最终发展到100万亩,为GDP增长做出重要贡献。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千方百计上项目。要广泛吸纳域内外资金,加快发展林产品生产加工基地。要以森林资源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以野生、绿色为品牌,采取独资、合资、联合等多种形式,大力开发林业产业。各县、市、区要精心筛选项目,建设项目库。要按照国际通行的分析预测方式和规范要求,研究项目包装,准备基础材料,搞好可行性报告和商业计划书的编制。要协调农业、林业、计划、财政、科技、乡企等部门,共同做好招商引资工作。要全力争取国家林业专项资金。各县、市、区政府要大力支持林业部门争取国家和省级林业建设资金,对做出重大贡献的,要给与适当奖励。还要进一步开发森林旅游资源。要根据我市森林旅游资源的实际,既要注重大型或超大型的、具有国际化水准的基地建设,以提高丹东的旅游知名度,吸引外地和国外游客,又要注重中小型基地建设,包括生态园区、种苗繁育园区、风景小区、生态休闲区、狩猎区等形式多样、星罗棋布的旅游网点,为城市居民节假日提供各具特色的度假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