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作物的栽培一般只能采用间、套、复种轮作以充分利用时间、空间、生物诸有利因素取得籽实丰收。栽培牧草,除一些生长迅速,一年内可收获多次的牧草如苜蓿、黑麦草等宜单独栽培外,大多皆行混种。牧草混种是牧草栽培中的一个重要技术措施,对永久草地或长期草地的建立尤具有重要的意义。
● 混种牧草的优越性 1.稳产高产:牧草生长年限不同,同一生长季节内盛衰期亦不同,混种生长年限不同,生长盛衰期不同的牧草,可充分利用时间因素,使草地长成较快,草地的利用时期延长。另一方面,牧草产量高低主要决定于单位面积土地上的叶面积多少、叶片进行光合作用的时间及其强度三个因素。牧草生态类型不同,把不同株型根型牧草混种在一起,可运用自然植物群落层片结构和根群分布规律充分利用空间因素,增加光能和地力的利用率。再一方面牧草生长习性不同,对干湿寒暖的忍受力以及对水肥土壤之要求各异,受杂草病虫害危害的程度不一,混种牧草可运用自然植物群落中的种间互相斗争规律以充分利用生物因素,避免单一牧草因受环境因素变化,杂草、病虫害的危害而致的重大损失。混种牧草产量较高,据试验结果,苜蓿与无芒草混种比苜蓿单种产量高16.1%,与牛尾草混种的则比苜蓿单种产量高23.2%。 2.提高饲料品质:混种牧草可使草料之成分较为均匀,适口性较好,减少浪费,增加牧草之利用率。单纯豆科牧草放牧时常引起臌气病,混种牧草可避免此种危险。豆科牧草与禾本科混种还可显著增加禾本科牧草蛋白质的含量。 3.易于收获和调制:匍匐或缠绕性牧草与直立性牧草混种可防止倒状,便于收获,更有利于干草的调制和青贮。禾本科牧草茎叶含水较少,水分散失较均匀,又不易脱落,豆科牧草含水较多 ,且茎叶所含水分差异较大,干燥时间长且不均匀,在调制干草中容易散失,两者混种晒制干草时损失较小。豆科牧草含蛋白质、水分较多,含糖较少,单独青贮时易于失败,与含碳水化合物较多的禾本科牧草混种混贮,可不加任何处理,直接制成优良的青贮科。 4。增进土壤肥力,提高后作的产量和品质:混种牧草可使土壤有机质大量增加,有助于土壤团聚体形成,使土壤保水保肥性好,增进土壤肥力,因而能提高后作的产量和品质。
● 牧草混种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豆科牧草与禾本科牧草混种:牧草混种一般应包括豆科牧草、禾本科牧草各一种以上,才能发挥牧草混种的优越性。在缺乏适宜的豆科牧草或禾本科牧草的情况下,也可用两种禾本科牧草混种或两种豆科牧草混种,以代替单一禾本科或豆科牧草的栽培,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从而避免气候变化的影响和损失。例如,喜冷凉气候的禾本科牧草早春和秋季生长良好,夏季停止生长,而耐热禾本科牧草则夏季生长良好,两者混种即可获得较高的产量。 2.利用:混种牧草时首先应考虑混种牧草的用途。各种家畜对牧草喜食程度不同,选择混种牧草时,首先应考虑家畜的特性。在利用方式上,用作刈草地的应选用短期生长的、直立的上繁草混种,以便收获和调制;用作放牧的则寿命长,具有根茎的株型低的下繁草应占较大的比重,以免因践踏而失去生产能力。 3.利用年限:在大田轮作中,牧草的利用年限不多于2~3年,为了在短期内获得高额产量,恢复土壤结构和肥力,应该由等量的、发育迅速的疏丛性禾本科牧草和丛生性豆科牧草组成。在饲料轮作中,种草年限一般为3~4年或更长,除混种多年生牧草外,应加入发育速度快的一、二年生牧草,使杂草难生并在最初的几年内即有较多的生产。豆科牧草的寿命一般较短,早期发育快,3~5年后即从混种草地中迅速衰退或减少,因此豆科牧草在混种牧草中所占比重一般随种草年限的增多而递减。 4.混种牧草的种数:以前认为利用年限愈长,混种牧草种类应愈多,以策安全。现已证明混种牧草比单种的牧草产量高,但并非种类愈多愈好,一般以4~6种组成为好。西德永久草地混种牧草过去达12种以上,近年来不断减少低产草种,集约草地只有4~5种牧草,并向更单纯化混种发展。 5.生长习性:每种牧草都有自己的生长发育特性和对水肥土壤的不同要求,混种牧草必须能反映栽培地区的特点。栽培地区的特点是决定混种牧草种和品种组成的非常重要因素。按照各种牧草的生长发育特点和要求进行组合,才能减少生存竞争的矛盾,并使之彼此相互调剂,相得益彰。不熟悉牧草植物学特征,生物学特性以及生长环境的特点进行混种组合是比较难见成效的。适宜的牧草混种组合是上述诸原则综合应用的结果。各地均因地制宜,各有其适宜的具体的牧草混种组合和播种量。
● 混种牧草播种量的决定确定混种组合的成分以后,即应进一步确定每一成分在混种总播种量中应占的比例与播种量。用量不当,整个混种即难望有预定的成效。当前关于混种播种量的确定尚无一定的准则可循,各地应根据各个地区的特点及要求进行试验以确定当地切实可行的组合方案。下面介绍的几种计算方法,供试种时的参考,应在实际工作中修正提高。 1.按单播量的计算:这是当前计算牧草混种播种量较常用的方法,混种播种量应比单播多些。两种牧草混种的每一牧草播种量,各按其单播量70~80%计算,三种牧草混种时则两种同种的各用其单播量的35~40%,另一种不同种的播种量仍为其单播的70~80%。如为四种牧草混种,则两种豆科两种禾本科各用其单播的35~40%。这种方法在混种牧草种子千粒重比较接近的条件下始较适用。由于机械的分配每一牧草应占的比重未考虑到前述牧草的生长习性以及栽培利用特点,常不能获得满意的效果。较好的办法可预先确定每一牧草在混种牧草中所占的比例,然后再按下式计算混种中的每一牧草的播种量。 N·H X= ------ X K=混种时某一牧草的播种量。 N=某一牧草在混种牧草中所占的%。 H=某一牧草单播播种量。 X种子利用价值。考虑到混种后各种牧草在生长时彼此竞争的影响,竞争力弱的牧草实际播种量,可根据草地利用年限的短长增加25~50%,以至100%。 2.根据利用年限决定混种播种量:豆科牧草寿命较短,草地年限愈长,豆科牧草所占比重愈低,以免豆科牧草衰退后地面裸露,杂草繁生。 3.按株数计算混种牧草播种量:威廉士认为牧草混种时,单位面积内豆科牧草株数与禾本科牧草株数应相等。豆科牧草与禾本科混种时,按种子粒1∶1计算较为合适。牧草种子有大小、轻重的不同,按两种植株数目相等计算时,应根据有效种子粒数计算,而不应有以种子重量为标准。红三叶种子较猫尾草种子重,故两者混种时按重量3∶1计算,可使两者苗数相近。据各地的试验按有效种子重量计算,每亩用苜蓿种子0.5千克,无芒草种子1.25千克,可使二者出苗率为1∶1,而苜蓿与鸡脚草混种比例为2∶1时,可使二者出苗率接近1∶1。 4.按牧草所需营养面积计算混种牧草播种量: 这种方法是按1平方厘米面积上播1粒种子,1公顷土地需播100,000,000粒种子,再按每粒牧草所需营养面积等按下列公式计算其播种量。 100,000×P×K X= ------------ M×D X=混种牧草中某一种牧草的播种量(克/公顷)。 P=种子的千粒重(克)。 K=某一种牧草在混种牧草中所占的%。 M=某一种牧草每一粒种子所需的营养面积。 D=种子利用价值。利用营养面积计算混种播种量时,必须有某种牧草在一定地区每粒种子所需的营养面积指标(如白三叶为6平方厘米,其他牧草为:杂三叶8、红三叶10、鸡脚草4、牛尾草8、无芒草12方平厘米),由于这些指标目前很不齐全,某一种牧草在混合牧草所占比例有待制定,因此这一方法,尚难以广泛应用。
● 混种技术 1.播种时期:混种时应根据牧草的生物学特性决定播种期,应将冬性的及春性的豆科牧草和禾本科牧草分别在秋季和春季播种。欧美常于秋季播种禾本科牧草而于次年早春播种豆科牧草。据试验结果,苜蓿与无芒草混种同时秋播的无芒草,常被苜蓿所压制,亦主张秋播无芒草,次年早春解冻时播苜蓿。南京地区,红三叶黑麦草混种时以9月中下旬同时播种为好,否则红三叶生长不良,不能与黑麦草竞争。在气候条件允许下,混种牧草秋播较春播有利。同期播种优于分期播种。耕耙播一次完成既有利于机械作业,对牧草生长亦有利。分期播种对早播幼苗有损伤,同时土壤板实,对后播收草出苗生长亦不利。 2.混播方法:混播牧草的种子应行分类,豆科、禾本科各为一类,有时圆形光滑的种子如苜蓿、红三叶、草芦为一类,具有较大承风面的被有茸毛的种子如无芒草、鸡脚草为一类。播时可用人工或用两台播种机进行联合作业,分别将两类草子间行播下,行距15厘米以至75厘米,覆土深度1~2厘米。分期播种则可秋播禾本科草,次春将豆科牧草横行交叉播下。在土壤水分条件充足地区,多采用伴种作物播种混种牧草以免受杂草的危害并可多收一季作物。采用伴种作物时需用牧草谷物播种机或用谷物、牧草两台播种机将伴种作物和禾本科牧草播下,次春再采用撒播或横行交叉播种豆科牧草。伴种作物播种量应减为单播的25~50%,以免抑制牧草的生长。在土壤水分不足的地方,则采用无伴种作物播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