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林业网----首创林业行业在线咨询平台,专家实时在线答疑,林业知识汇聚,理论与实际的完美结合,铸就成功第一线! 中国林业网
本站搜索:
全部问题 综合问题 政策问题 技术问题 市场问题 讨论区 林业专家 热门 精华 未回复问题 我要提问
如果觉得该栏目对您有所帮助,请推荐给您的好友,我们将越做越好。网址:http://help.chinaforestry.com.cn/
 
 
姓名:aoguhongliu     提问时间: 2009/12/10 15:30:58
问题:
 

  专家,你好!我想咨询毛竹速生苗一丛多少株?可不可以分几丛种下去?一丛最少要几株?成活率怎么样?麻烦专家们一一告知下,非常感谢!

 

回复专家:阳桂平,回复时间:2009/12/10 16:12:48

毛竹是散生竹,没有丛生的,如果像丛生竹的话,我想可能是实生的种子苗,各单株间生长近,以为是丛生的了,但一般不提倡种多株,只种一株的,“马鞭”留4-8个饱满的芽,在广西正月种植,成活率很高。


 

回复专家:步兆东,回复时间:2009/12/10 17:37:16

 毛竹又名“楠竹”、“孟宗竹”“江南竹”、“茅竹”。禾本科竹亚科刚竹属,单轴散生型。常绿乔木状竹类植物,秆大型,高可达20米以上,粗达18厘米。秆箨厚革质,密被糙毛和深褐色斑点和斑块,箨耳和繸毛发达,箨舌发达,箨片三角形,披针形,外翻。高大,秆环不隆起,叶披针形,笋箨有毛。喜温暖湿润气候,在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的酸性土壤上生长良好,忌排水不良的低洼地。现有面积12.5万亩,蓄积4600多万根,广泛分布于400~800米的丘陵、低山山麓地带,以长宁、江安、兴文等县最为集中,著名的蜀南竹海楠竹面积达6万余亩。全区年产楠竹150多万根。材质坚韧,富弹性,大量用于建筑、农用、家具制作和生活用品等。鞭、根、蔸、枝、箨等具有极高的工艺加工价值,竹笋味道鲜美,制作的“玉兰片”是极好的馈赠佳品。春日出笋期,采挖春笋,鲜笋质嫩、脆、味鲜美。笋经烹饪加工,可做出许多美味佳肴。竹秆是重要木材植物。
毛竹不是丛生的。


 

回复专家:夏芬,回复时间:2009/12/10 18:49:54

   毛竹不是丛生的。
 

回复专家:张连翔,回复时间:2009/12/10 19:31:59

造林方法: 
  竹子造林的方法主要是移竹造林,现简述如下: 
  1、母竹的选择:线竹的选择是造林的关键。优质母竹造林容易成活和成林,劣质母竹不易栽活成林,母竹质量主要反映在年龄、粗度和生长状况等方面。母竹年龄最好是一、二年生,这时竹鞭处于壮龄阶段,鞭色鲜黄,鞭芽饱满,鞭根健全,这种母竹容易栽活和长出新竹、新鞭。三年生以上的老竹,不宜作母竹。造林母竹胸径3-6厘米为宜。粗大的母竹易受风吹摇晃,不易栽活;过细的竹子,往往生长不良,也不适宜作母竹,母竹长势以生长健壮,分枝较低的为好。病虫竹、开花竹均不宜作母竹。 
  2、母竹的挖掘:挖掘母竹的工具常用锋利的山锄,挖竹前应先判断竹鞭的走向,挖掘母竹时,先在距竹子30-50厘米处用山锄挖开土层,找到竹鞭,再沿母竹的来鞭、去鞭两侧,按一定长度截取,留来鞭20-30厘米,去鞭30-40厘米。挖母竹时,不要摇动竹杆,否则容易损伤“螺丝钉”,不易成活。挖出母竹后,留枝四、五盘,砍去顶梢,要求切口平滑,鞭蔸多留宿土。 
  3、母竹的运输:短距离搬运母竹不必包扎。但必须防止鞭芽和“螺丝钉”受伤以及宿土震落。挑运或抬运时,可用绳绑在宿土上,竹秆直立,切不可把母竹扛在肩上,这样容易使“螺丝钉”受伤,宿土震落。

 

回复专家:吴海勇,回复时间:2009/12/10 19:50:50

毛竹是单株生长的,并没有丛生的。一般就在附近的毛竹林中挖小点的毛竹移栽即可,在春节前栽植成活率高。
 

回复专家:吕玉奎,回复时间:2009/12/11 21:40:06

单株栽植。

目前,在我国南方各省区大力发展毛竹种植面积,需要解决提高成活率这一核心问题。笔者根据在2002至2004年的退耕还林工程中,所在乡镇大力发展毛竹种植面积3000多亩,都用实生苗造林。下面就实生苗种植毛竹成功与失败的因素做一探讨:

  一、选择竹苗来源与成活率的关系。
  
首选实生苗造林既省工省力,又成活率高、发笋快、成林早。毛竹造林有移竹、移蔸、移鞭和实生苗四种方法。其中移竹造林就是广西桂北山区的传统造林方法,采用这种方法提高成活率。取母竹还要具备三个条件:1.造林地要就近有母竹林,这样搬运母竹方便;2.要有充足的人力:取苗、运输、种植都要大量人工,才能达到当天挖取当天种植;3.要有经验:如选母竹时第一盘枝要双叉,挖掘时不要伤到竹鞭上的芽眼,不要挖松土团,不要扭伤竹杆与竹鞭连接处,种后要打桩固定竹杆不要让风吹动,技术上要求较高。移蔸造林、移鞭造林,从选苗、挖掘、搬运、种植都与移竹造林差不多,一样费工费力,所以这三种造林方法都不适用于大面积造林和远距离的大面积造林。而实生苗不受母竹林限制,可以就造林地附近进行大田育苗,在一、二年内可以培育出大面积造林所需竹苗,造林时当天取苗当天种,且省时省力,成活高,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2005年我们调查了同在2003年种植,在同一山坡同一管护水平,造林方法不同的两块面积12亩的地内调查了3个样点,3年所生长新竹的调查结果是:用实生苗造林平均生长421根,移竹造林平均生长新竹77根。从调查情况看,用实生苗造林长新竹是移竹造林长新竹的18倍。那么从成林到砍伐的年限自然会提前。

  二、如何提高成活率,获得毛竹大面积造林成功。
  
在我们种植3000多亩面积中,有相当一部分面积是失败的。而失败的面积又是在毛竹适宜生长的范围内,最佳季节中种植。当然也有天气干旱的影响,但又不包括土壤积水、粘重的因素在内,下面只谈人为几个因素成功与失败:
  
1.苗木带泥浆保持根系湿润,是保证成活率的关键。2003年春我们用一年生苗,起苗后立即粘上肥沃泥浆(六成千)浆根,经过300公里的运输,于第二、三天种植400亩,成活率都在86%以上。同一年都在造林地附近的苗地用一年半生的分蘖苗,只用稀黄泥浆与生根粉浆根,当天取苗当天种,种了相当多的面积,结果少部分面积成活率有20%。大部分面积成活率仅为5%。其失败的原因,就是没有用肥泥浆根。2004年春,由于起苗时是阴雨天气,未浆根,苗木是一年生不分轴苗,经过运输100多公里到农户家,第二天种植,天气转晴,当天种下立即浇水保持苗木周围土壤湿润,结果成活率很低。这主要是未浆根,在运输和种植途中,苗根被风吹干了水分,造成干燥萎缩失水枯死。以上所用的造林苗在起苗后都剪去2,3的叶片,减少水份蒸发。
  
2.种植方法的讲究,一种是开坑回土种植,由于种植的位置不同而成活率不同。有两位农户相连两地块各1.6亩,开坑规格和时间,回土加肥,苗木及种植时间都一样的情况下,一位将苗种在坑中央,种后苗木未受积水的影响,所种的67株只成活了14株,成活率为21%。另一位将苗种在坑边沿,所种的67株成活了64株,成活率达到96%。前者成活率低,是由于回坑土肥时间太短,土层不结实,土壤中的毛细管未形成,不能供水供肥给苗根而造成,后者是借助土壤中未被破坏的毛细管,及时有供水供肥的能力,而保苗提高成活率。另一种是坑中都填充一样肥力,种植位置与上述一样,成活率却相反。笔者在一块肥力比较瘦的地里,开坑填充水库岸边的砂壤肥力,将毛竹苗种在坑边沿有54株,仅活9株,成活率为17%,种在坑中央的54株成活47株。成活率97%,这种产生成活率差异的原因,是土壤中的肥力、湿润、通透性在起作用。当然还需要在种植时,苗蔸周围的土要踩紧,让土壤与根系紧密结合,保持根系暂时不缺水缺肥而具有活力,正常的上下输送养分而成活下来。
  
3.施肥与除草也是决定成活率的关键。毛竹苗种植成活后,根系就要吸收水肥,除满足根系本身所需后才输送给枝叶生长。如果根系吸收水肥多,就多输送给枝叶,枝叶生长就旺盛;枝叶旺盛,进行光合作用的产物多,就多输送给根系,根系就旺盛生长、扩大吸收面积。这样在于旱来临之前,就有一个枝叶、根系都旺盛生长的基础,则能顺利度过干旱的难关。一块新造林地群体都有旺盛生长的基础,生长就不受干旱影响,成活率就高,反之,根系又瘦又少,吸收水肥少,勉强成活,这种弱苗在干旱过程中就会被干死。
  
再说杂草在新造林地丛生,与竹苗争肥争光,极大地影响竹苗根系与枝叶的生长,壮苗变弱苗,弱苗变死苗,所以不除掉杂草也严重影响竹苗的成活。


 

回复专家:周贵龙,回复时间:2009/12/12 17:11:54

http://www.china001.com/show_hdr.php?xname=PPDDMV0&dname=0QOBD41&xpos=201年生毛竹实生苗造林技术
 



版权所有:中国林业网 © 2003-2010 闽ICP备09027724号
E-mail:service@chinaforestry.net 传真:0086-591-83568281 电话:0086-591-83568282 83568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