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林业网----首创林业行业在线咨询平台,专家实时在线答疑,林业知识汇聚,理论与实际的完美结合,铸就成功第一线! 中国林业网
本站搜索:
全部问题 综合问题 政策问题 技术问题 市场问题 讨论区 林业专家 热门 精华 未回复问题 我要提问
如果觉得该栏目对您有所帮助,请推荐给您的好友,我们将越做越好。网址:http://help.chinaforestry.com.cn/
 
 
姓名:277929390qwe     提问时间: 2009/12/4 22:38:15
邮箱:277929390@qq.com
问题:
 

请问下罗汉松长什么样子。还有他的习性。

 

回复专家:张连翔,回复时间:2009/12/5 7:11:11

这就是罗汉松。


 

回复专家:吴海勇,回复时间:2009/12/5 9:10:20

请参阅:

http://shumiao.org/datu.asp?id=698


 

回复专家:夏芬,回复时间:2009/12/5 9:26:15

罗汉松生长习性


学  名:Podocaarpus macrophyllus (Thunb.)D.Don

科  属:罗汉松科罗汉松属

别  名:土杉、罗汉杉

形态特征 常绿乔木,高达20米,胸径60厘米以上。树皮深灰色,成鳞片状开裂;枝叶稠密。叶螺旋状排列,互生,线状披针形,长7-10厘米,宽5-8毫米,顶端渐尖或钝尖,基部楔形,有短柄,两面中脉显著。雌雄异株,雄球花穗状,常3-5簇生叶腋,雌球花单生叶腋,有梗;花期4-5月。种子广卵形或球形,10-11月成熟,初为深红色,后变为紫色,有白粉;其种子似头状,种托似袈裟,全形宛如披袈裟之罗汉,故而得名罗汉松。

生长习性 喜温暖、湿润、凉爽气侯,自然分布多在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地,树干挺拔通直,引移至低丘平原,植株矮化,干形多扭曲。能耐一定的低温,我国长江以南可在露地越冬,北方只宜盆栽,置室内防寒越冬。中性树种,喜弱光,较耐荫蔽,在烈日直射下,生长较差,喜肥沃湿润,排水良好的沙壤土,在海边也能生长良好,粘生长稍差,干旱贫瘠地生长不良。耐修剪,寿命较长。对二氧化硫、氟化氢、硝酸雾、光气的抗性较强,并具有吸收二氧化硫的能力,吸附烟尘的能力强。

地理分布 罗汉松原产于我国,分布于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福建、湖南、湖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省区,为亚热带树种。日本也有分布。

繁殖栽培 用种子育苗。10年生左右开始结实,大小年现象不明显。种子圆球形,假种皮青色,种柄红色至紫红色,摘取后除去种柄,即可作播种材料,宜随采随播,存放20-30天即全部失去发芽力。种子千粒重约500克,无休眠期,发芽快速整齐,播种后约10天即全部失去发芽力。种子千粒约80%。当年幼苗宜稀疏遮荫,翌年即可一般管理。用于盆栽的植株,1年生即可摘去顶芽,促使萌发多枝,一般1年半至2年生苗可上盆定植,并开始曲枝造型。栽植株,一般3-4年生大苗,方宜带土球出圃。

繁殖栽培 用播种和扦插繁殖。种子最好随采随播,不能贮藏过夏。播时先浸种数日,待种子充分吸水膨胀再行条播或点播,覆土3厘米。如露地播种,在西南地区也需盖草保护越冬。其他地区均需盆播,播后移入低温温室越冬。罗汉松的播种苗一般生长较快,秋后即可分苗移栽。春、夏、秋三季均可扦插,扦插取条时,应注意带踵剪下,有利生根。扦插应搭棚遮荫。移植3月最宜,小苗需带宿土,大苗应带土球。

应用价值 罗汉松树姿古雅,婆娑葱茏,苍劲挺拔,四季常青,既适宜地植,也适合盆栽,是用于庭园绿化的优良树种,宜作孤植、对植或树丛配置,可修整成塔形或球形,也可整形后作景点布置;亦可作绿篱和盆景。木材为优质材,宜作体育器材、雕刻等用;枝叶剪下,可作切花配叶。树皮能杀虫,治癣疥;果可治心胃气痛。

品种与变种 罗汉松主要变种有狭叶罗汉松、小叶罗汉松、短叶罗汉松等。

  1、小叶罗汉松(Podocarpus macrophyllus (Thunb.) Sweet. var. maki Siev. & Zucc.),又称雀舌罗汉松、雀舌松、短叶土杉,呈灌木状,叶短而密生,多着生于小枝顶端,背面有白粉。

  2、短叶罗汉松(Podocarpus brevifolius.),别名小罗汉松、土杉,常呈灌木状,叶呈螺旋状簇生排列,单叶为短条带状披针形,先端钝尖,基部浑圆或楔形,叶革质,浓绿色,中脉明显,叶柄极短。江、浙有栽培,盆栽最佳。

  3、狭叶罗汉松(Podocarpus macrophyllus var.angustitolius B1.),叶条状而细长,通常长5-9厘米,宽3-6毫米,先端渐窄成长尖头,基部楔形。产川、黔、赣。

      4、大理罗汉松(Podocarpus forrestii),灌木状,叶较大。产云南大理苍山,昆明用于庭园观赏,可作盆景。

      5、海南罗汉松(Podocarpus annamiensis NEGray),叶螺旋状排列,辐射状散生,长4-10.5 厘米,宽5-10毫米,先端圆或钝尖。种子近球形或卵圆形,两侧对称,种托柱状椭圆形长于种子或与种子等长。零星分布于海南南部。

     6、兰屿罗汉松(Podocarpus costalis)叶生枝端,披针形,先端圆钝,硬革质,浓绿有光泽。原产台湾兰屿,兰屿罗汉松叶簇生,四季常青,风姿朴雅,幼株可盆栽,成树为庭园美化之高级树种,亦可加以整形成圆形、锥形或高级盆景。

 

回复专家:步兆东,回复时间:2009/12/5 11:57:15

罗汉松

 

罗汉松奇异的植物--罗汉松

罗汉松(Podocarpusmacrophyllus)是产于中国长江流域以南地区罗汉松科中较常见的种类,多栽培供观赏。罗汉松神奇有趣的是,在夏季雌树的叶腋内,会结出一个个小罗汉似的种子,种子上面的“光头”部分是一枚侧生胚珠,下面的种托好似罗汉的身体,种托处微微凸起的地方,又很像罗汉“合十”的双手。种子成熟后,种托的色彩会由绿变黄,由黄变红,最后变为紫褐色,仿佛一尊披着各色袈裟的罗汉,由此得名“罗汉松”。到了成熟季节,罗汉树上,种子累累,点缀在树枝上,满树“绿罗汉”、“黄罗汉”、“红罗汉”、“紫罗汉”,令人叹为观止。


 

回复专家:步兆东,回复时间:2009/12/5 11:57:43

罗汉松

  学名:Podocarpus macrophyllus (Thunb.)D.Don
  英文名:Yaccatree
  罗汉松科。罗汉松属,罗汉松属常绿乔木
  分布:产于江苏、浙江、福建、安徽、江西、湖南、四川、云南、贵州、广西、广东等省区,在长江以南各省均有栽培。日本也有分布。
  罗汉松的特征:树冠广卵形。叶条状披针形,先端尖,基部楔形,两面中肋隆起,表面暗绿色,背面灰绿色,有时被白粉,排列紧密,螺旋状互生。雌雄异株或偶有同株。种子卵形,有黑色假种皮,着生于肉质而膨大的种托上,种托深红色,味甜可食。花期5月,种熟期10月。常见的栽培品种有狭叶罗汉松,叶较窄,先端渐窄成长尖形;柱冠罗汉松,叶小,先端纯或圆;小叶罗汉松,叶密集于小枝顶端,呈螺旋状着生,较狭窄,先端钝圆;短尖叶罗汉松,叶极短小;斑叶罗汉松,叶面有白色斑点。
  罗汉松是国家二类保护植物,但是国家保护的是原始林中的野生罗汉松种质,城市里的罗汉松基本上都是人工培育的后代,生物学意义不大。就像水杉和银杏一样,目前人工培育的后代已不在保护范畴,当然,它们依然作为绿化树木而发挥着生态学的作用,也是不能随意砍伐的,罗汉松作为风景树移植没有违法倾向。
  罗汉松习性:半阳性树种。在半阴环境下生长良好。喜温暖湿润和肥沃沙质壤土,在沿海平原也能生长。不耐严寒,故在华北只能盆栽。寿命长。
  罗汉松繁殖: 常用播种和扦插繁殖。播种,8月采种后即播,约10天后发芽。扦插,春秋两季进行,春季选休眠枝,秋季选半木质化嫩枝,12~15厘米,插入沙、土各半的苗床,约50~60天生根。
  罗汉松栽培: 原产我国。喜温暖湿润和半阴环境,耐寒性略差,怕水涝和强光直射,要求肥沃、排水良好的沙壤土。移植以春季3~4月最好,小苗需带土,大苗带土球,也可盆栽。栽后应浇透水。生长期保持土壤湿润。盛夏高温季节需放半阴处养护。每2月施肥1次。冬季盆栽注意防寒,盆钵可埋入土内,并减少浇水。
  罗汉松病虫害防治: 主要有叶斑病和炭疽病危害,用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洒。虫害有介壳虫、红蜘蛛和大蓑蛾危害,可用40%氧化乐果乳油1500倍液喷杀。
  罗汉松应用: 由于罗汉松树形古雅,种子与种柄组合奇特,惹人喜爱,南方寺庙、宅院多有种植。可门前对植,中庭孤植,或于墙垣一隅与假山、湖石相配。斑叶罗汉松可作花台栽植,亦可布置花坛或盆栽陈于室内欣赏。小叶罗汉松还可作为庭院绿篱栽植。

 

回复专家:吕玉奎,回复时间:2009/12/5 16:12:19

罗汉松习性:半阳性树种。在半阴环境下生长良好。喜温暖湿润和肥沃沙质壤土,在沿海平原也能生长。不耐严寒,故在华北只能盆栽。寿命长。

 

回复专家:阳桂平,回复时间:2009/12/5 17:17:49

罗汉松图片请查看:http://image.baidu.com/i?ct=503316480&z=0&tn=baiduimagedetail&word=%C2%DE%BA%BA%CB%C9&in=24752&cl=2&cm=1&sc=0&lm=-1&pn=1&rn=1&di=6983531857&ln=2000&fr=&ic=0&s=0


 

回复专家:周贵龙,回复时间:2009/12/6 22:37:30

http://image.baidu.com/i?ct=503316480&z=0&tn=baiduimagedetail&word=%C2%DE%BA%BA%CB%C9&in=24364&cl=2&cm=1&sc=0&lm=-1&pn=55&rn=1&di=585237089&ln=2000&fr=&ic=0&s=0
 



版权所有:中国林业网 © 2003-2010 闽ICP备09027724号
E-mail:service@chinaforestry.net 传真:0086-591-83568281 电话:0086-591-83568282 83568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