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种 要选择种子园种子进行育苗。目前我省建立的曲江市小坑林场第一代改良无性系(1.5代)种子园、乐昌市龙山林场第二代杉木无性系种子园可作为首选种源。
2.选地 杉木幼苗怕干旱,忌水湿,喜肥沃湿润土壤,易发病,因此苗圃地应选择水源条件好、排灌方便、土壤深厚肥沃、沙砾含量少的壤土或沙质壤土,忌选粘土、积水地或菜园地以及育松、杉多年的地方作苗圃地。
3.整地 做到“三梨三耙”并施足基肥。要求精耕细作,达到疏松、细碎、平整;基肥以火烧土、农家杂肥等为主。
4.起沟作床 多采用高床,床面宽100~120厘米,高20~30厘米,床面要土碎、平整并稍加镇压。在熟土或稻田育苗时,宜在床面铺1.5~2.0厘米的黄心土,以减少病害或杂草。床与床之间留25~30厘米的步道。苗圃地四周开围沟,深度低于步道,以利排水和灌溉。
5.土壤消毒 可在梨杷苗圃时施用石灰(每亩25~30公斤)或直接在苗床上均匀喷洒1%~2%的硫酸亚铁溶液进行土壤消毒。
6.种子处理 播种前要精选种子和消毒。可用0.5%的高锰酸钾液浸种30分钟,或用0.15%~0.3%的福尔马林液浸种15分钟后,倒去药液并封盖1小时进行种子消毒,消毒后种子摊干待播。
7.播种 以12月至1月上旬播种最宜,最迟不超过3月下旬。冬播苗木在高温多湿季节已木质化,抗病抗旱能力强;春播幼苗易罹病。播种分撒播和条播,以条播为好,便于中耕除草,培育壮苗。播种沟宽2~3厘米、深1厘米、沟距20~25厘米左右,将种子均匀撒于苗床或播种沟中,每亩播种6~8公斤左右,播后用细筛的黄心土或火烧土覆盖,以不见种子为度,然后再覆盖新鲜稻草,以保温保湿,促进发芽。
8.主要管理措施
及时揭草 出苗期一般为1个月左右,当幼芽大部分出土,要分批适量揭去盖草,每次揭去三分之一左右,隔3~5天揭一批。揭草宜在傍晚或阴天进行,如遇低温天气应暂时停止揭草。
除草 除草要除早、除小、除了,最好在雨后或灌溉后苗床湿润时连跟拔除。人工拔草花工多,劳动强度大,周期长,最好采用化学除草。方法是在播种覆土后即以果尔乳油50~80毫升/亩兑水50公斤搅匀后均匀喷洒苗床后再盖草;待揭草后20天左右再以同样方法喷洒一次,然后淋水洗苗。步道、围沟和苗圃周围杂草可用41%草甘膦喷杀。
追肥 追肥以速效肥为主,先稀后浓,少量多次。苗木不同生长阶段,追施不同配比肥料:生长初期施高磷低氮混合液肥(N:P:K为1:5:1);生长旺盛期施高氮肥料(N:P:K为3:1:1);生长后期,应停施氮肥,酌施磷钾肥。条播以沟施为宜,施后覆土;撒播可撒施或喷施,视肥料种类而定,施后淋水洗苗。
间苗移苗 当幼苗出现真叶后,趁雨天阴天进行移苗,移密补疏,保证齐苗。补苗后要进行灌溉定根。当苗高5~6厘米,开始间苗,分次进行。第一次结合移苗补苗,间去密苗;最后一次在7~8月并定株。每次间苗数量不宜过多,最后保留以撒播100~120株/平方米、条播每沟20~25株为宜。间苗应在土壤湿润的晴天进行,间后追肥并灌溉。
猝倒病防治 猝倒病多在雨季流行,应及早防治。育苗时选好苗圃地和做好苗床土壤消毒可减少发病。在幼苗出土后每隔7~10天每亩用1%硫酸亚铁溶液、1%波尔多液或0.1%敌克松喷洒苗木防治。用药完后应立即用清水洗苗。
9. 壮苗标准 一年生壮苗高40~60厘米以上,地径粗0.7~0.8厘米以上,有二托轮枝,顶芽饱满,根系发达,每亩产苗量3.5~4.0万株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