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林业外业调查中,如何辨别方向,如何返回,是林业野外工作者面临的实际问题。森林、树丛中没有定位、导向路标,如何返回出发地和标本采集地亦是难题。有许多人在科学考察中可能有过时间长短不一的迷路经历。全球导航定位系统(GPS)的出现,是林业工作者在野外有了新的导向、定位工具。
GPS(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 即全球导航定位系统, 是一种同时接收来自多个卫星的电磁波信号, 以卫星为基准求出接收点位置的技术。系统由高度为20200km 的24 颗卫星所组成, 利用GPS 接收机在地面上接收这些卫星群所发出的信号, 采用三角测量的原理就可以确定出地球空间中任意位置的空间坐标。GPS主要被用于实时、快速地提供目标的空间位置。
使用全球定位系统能在两分钟内确定工作人员所在位置的经纬度和海拔高度。对于林业工作者而言,尤其是长期在野外工作的人员,其活动范围常常达到数公里、数十公里,对于在野外的定向,即使误差15米目标物一般也已在肉眼可见范围内。
眼下,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工作各地都陆续开展的有声有色,但我认为卫星导航系统可广泛应用到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外业调查中,通过卫星导航系统采集出来的面积、位置(经度、纬度)、海拔高度及评估区域样地的固定,将为评估区域量身定制“营养套餐”提供可靠的依据;利用GPS技术,对评估对象状况和其他有关信息进行综合与客观分析,为科学评估和决策提供依据,从而增加评估成果的可靠性,建立永久固定准确的档案系统提供保障。特别是采用GPS 高科技的测试手段后,数据会更准确,结果会更科学。
相信,随着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工作的广泛开展,GPS技术将被广泛应用于评估工程的规划设计、作业设计、生长动态监测等方面,并彰显出强大的优越性。
1、评估森林资源样地定位
在我国目前森林资源资产评估中,固定样地的定位与复位测量是采用地形图引线定位和直接搜寻样地的方法,此法费工费时而且精度较低。GPS技术的快速动态定位特性,可为上述工作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差分定位是目前GPS最为广泛使用的方法,其基本思路是:借助一个已知精确位置的参考点(一般为国家级测量控制点)和一个数据通信链(无线电),使用GPS接收机和电台达到运动载体实时精确动态定位的目的。差分方法有伪距差分、坐标差分、相位差分3种。利用差分 GPS导航功能,只要输入固定样地的纵、横坐标,按导航方向可直接到达样地中心。 2007年7月进行的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第三次复查也正在使用GPS技术,深受广大林业工作者的喜爱。目前应尽快应用到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的资源调查中。
2、区域面积测量
森林资源资产评估要涉及林地面积测量。传统的森林面积测量是建立在模拟地图或数字地图的基础之上,如方格网法、条带网法、图形称重法、解析法等。这些方法环节多,测定结果精度较低。而小范围作业设计多采用罗盘仪导线测量,费工、费时。用GPS可直接测量出面积(走闭合)。方便、省时、准确。
3、林地类型划分
林地资源是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的基础。对各类型林地,可采用GPS准确定位、求面积,将GPS采集的外业数据提供给GIS,绘制出各类型林地的准确位置、面积及图形。
4、评估实绩验收每项评估结束后,委托方都要对评估实绩进行验收。在对评估成果进行验收时,使用GPS可快速、准确地定位所评估的位置是否正确、样地的位置及确定是否合理、面积是否准确、是否超越边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