杉木适合营造速生丰产林,您提到的补助问题,要看地方政策规定了。同时,您还要与当地林业局取得联系,争取能够立项,否则即便有政策,也无法获得补助。
低山丘陵地区栽杉技术特点
1958年以来,南方广大低山丘陵区杉木造林面积逐年扩大,一大批万亩、几十万亩的杉木林基地正在建立起来。低山丘陵栽杉的自然条件虽不甚理想,但只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把革命精神与科学态度结合起来,采取有效的革新措施。加强经营管理,杉木造林能够获得良好效果。如湖北广济县李世英大队按照“种杉如种田,管杉如管棉”的要求,在丘陵地区深耕改土,精细抚育,合理施肥,使8.5年生的杉木林平均高7.4米,平均胸径10.3厘米,每亩蓄积6.78立方米。湖南朱亭林区在丘陵地区采取“三深”的造林技术,5年生的杉木林,平均高6米,平均胸径7.9厘米,每亩蓄积4.22立方米。苏北平原阜宁灌溉总渠堆堤上9年生杉木,年高生长量平均超过1米,胸径平均超过1厘米。有计划地发展丘陵和平原栽杉,是实现地方用材自给的有效措施。
丘陵地区森林覆被率低,林地植被稀少,地势开阔,降雨较少而不均匀,风力和蒸发量较大,日照强,夏季地温较高,空气干燥,土壤结构紧实,通气、透水和保水性差,易于干旱。表土层较薄,腐殖质及氮、磷含量低等,这些气候、土壤条件对杉木生长有一定的不利影响。如采取一般造林措施,杉木生长缓慢,早结实早衰老,且易遭受病虫危害。因此要使低山丘陵栽杉获得较好效果,必须针对上述特点,采取有效的造林措施,除正确运用山区栽杉经验外,应突出如下几个技术要点:
1.注意适地适树,合理规划造林地;丘陵栽杉的林地选择,既要估计人的主观能动性,又要注意适地适树,尽量选择土壤和小地形都比较好的造林地。从现有杉木生长情况看来,凡属土层太薄,石砾含量过多,土质过粘,地下水位太高,当风向阳的林地,杉木往往生长不良,早衰且易发生病虫害。因此造林前应搞好规划设计,因地制宜,合理搭配造林树种,不宜栽杉的林地,营造其他树种,不强求集中连片,提倡营造块状混交林。
根据各地经验,低山丘陵栽杉的基本条件是:土层的厚度不少于60厘米,石砾含量较少,不当大风,平原地下水位应在1.2米以下。
2.掌握“三深”技术环节。“深翻整地、深埋栽植、深挖抚育”是低山丘陵栽杉的关键措施。
深翻整地速生杉木的根系多分布于10~60厘米范围。因此整地深度最好能达到或超过50厘米,最低不少于33厘米。深翻的方法有撩壕整地或全垦加大穴。湖南朱亭林区在全垦深挖33厘米的基础上,做成水平梯土,在梯土上挖大穴(长、宽、深各70厘米),表土回穴,对水土保持和林木生长都有良好效果。江西宜春地区林科所在红壤上,采取机耕全垦加大穴整地,造林后每年进行机耕深抚,杉木长势良好。
深埋栽植深栽是山区栽杉的有效措施。丘陵低山自然条件差,杉苗萌蘖力强,更应注意大苗深栽,使根系处于较深的土层,有利抗旱,抑制萌蘖。
深挖抚育造林前经过深耕的林地,改善了土壤的水肥条件,适应了幼林初期生长需要,但3~5年后,土壤又逐渐板结,因此随着杉木根系的扩展,除进行一般中耕松土外应每隔5~7年进行一次深挖抚育。一些原来整地较浅的幼林,尤应进行深翻抚育。深抚的方法是在树蔸33厘米外翻掘(或开沟)30~40厘米,土块翻转不打碎。如结合埋青施肥更好。朱亭林区一些林场采取开沟埋草。湖北广济县李世英大队在原来抽槽整地的林地上又进行扩槽抚育,都大大促进了杉木的持续速生。据朱亭林区试验,深抚30厘米的杉木,细根垂直密集范围从原来的20厘米扩展到30~40厘米。深抚45厘米的,则扩展到50厘米,吸收根量增加了三倍多。增加的细根多从深抚挖断处萌发,可见深抚起了根系更新的作用。深抚的季节以秋冬为好,幼树经过春季恢复,旱季到来时叶不变黄,生长不停滞。夏季深抚当年会出现叶色变黄,生长一度停滞,但次年即转青,生长迅速上升。
为了节省势力,有条件的应提倡机耕深抚,如江西宜春光华林场及广西一些林场都大面积使用机械深翻深抚,幼林普遍生长良好。采取机抚的,造林时杉木的行距应适当放大,以便机具通行。
3.注意提高林地的土壤肥力:低山丘陵土壤的有机质缺乏,氮、磷含量低,杉木生长差,生长盛期短,成材标准低。现有许多生长好的林分,多不同程度经过人工施肥。如湖南桃源枫树公社经过施肥的2年生幼林。平均树高2.3米,平均胸径2.6厘米。畲田公社连续间作绿肥3年,杉木的平均树高比一般的大31%,可见通过施肥提高土壤肥力是使丘陵杉木速生丰产的必要措施。
(1)间种绿肥一般一年可种两季。春种绿肥有山毛豆、春大豆、日本草、博落茴等;这个季节正值杉木生长旺盛期,要及时割肥埋青,有利提高土壤肥力又不影响杉木生长。秋种绿肥有紫云英、兰花、苕子、满园花、油菜等,此时绿肥生长季节与杉木生长矛盾不大,但应注意秋冬干旱,选择较好的山场条件。
种植绿肥要结合抚育幼林进行整地,采取穴播或带播,并用适量的农家肥、磷肥作盖土肥或拌种肥。当阳、土壤较差的林地,间种较难成功,如劳力肥料不足,可集中在土壤较肥润的林地间种,收割后再分散埋青。间种紫云英的宜于三分之一的种子成熟时翻埋,以便留下大量种子,到8、9月时挖转林地,自行繁殖。
(2)适当施肥以农家肥为主,在林地附近就地取材制肥使用,如堆肥、火烧土、塘泥、厩肥等效果都好,近年有些社队林场办牧场,林牧结合,广辟肥源,促进林木丰产。
湖南桃源大面积杉木造林都以磷肥作基肥,每株0.25公斤,幼林生长量提高20%以上,但有提早开花的倾向。氮肥多用于幼林作追肥,于4~5月间施用,闽北地区用过磷酸钙和炭酸氢氨按2:1比例混合沟施,每株0.1公斤,效果也好。
4.营造混交林:随着杉木造林面积扩大,纯林的弱点如不利改善地力,对不良环境的适应性差,易发生病虫害等,各地都有出现,因此更要提倡发展以杉木为主的多树种,多林种的混交林。
(1)立地条件较差的造林地,宜采用一些适应性强的树种,如马尾松同杉木混交套种。各地实践证明,杉松混交效果是好的,不论是两种同时造林或因杉木长不起来再混种马尾松,或在马尾松林下套种杉木,都能促使杉木成林成材,这是由于松树耐干旱瘠薄,主根发达,穿透力强可深入下层,不仅改变地面环境,为杉木造成庇荫条件,而且可以增加土壤空隙度,特别是马尾松间伐后,根株容易腐烂,形成空隙,有利杉木根系发育。湖南宁乡、益阳,福建尤溪等地群众历史上久有松杉混交造林经验。
松杉混交比例在土壤较好的情况下1:1,隔行混交,土壤较差的按1杉2松或3松的比例,有的选择土壤条件较好的马尾松林,在其中套种杉木,随着杉木成长,逐步疏去松树,闽南、粤东、湖北等地都有成功实例。
(2)为保持和改善地力,防止病虫害,可选择固氮改土的树种,如桤木、旱冬瓜、台湾相思、红豆树等与杉木混交。此外还可选用檫木、樟树、木荷、栲类等混交。
(3)海拔较高的山区纯林,易遭冰挂雪折,可选柏木、柳杉、建柏等混交。沿海地区易遭风害。福建霞浦杨梅岭林场采用杉木、柳杉混交,8年生杉林,平均高5.1米,胸径9.2厘米。由于柳杉的抗风力和适应性都比杉木强,二者隔行混交后不但能抗风折,且生长比纯林好。
(4)在立地变化较大的造林地,可根据土壤变化情况,采用不规则块状混交,如山窝、山洼、山脚造杉木纯林,其他部位选松树或其他阔叶树,既做到适地适树,又达到混交效果。 此外·为了克服低山丘陵栽杉早实、早衰的现象,造林时应注意种源选择,试验和生产实践都证明:从附近的中心产区或邻沂的山区采种效果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