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应该是种植速生杨树的好时机。北方耐寒杨树品种主要有:
小黑杨
很耐干旱、脊薄,对土壤不苛求。如在水肥条件较好的黑龙江省双城市杨树良种繁育场,3年生的小黑杨平均树高4.3m,胸径3.3cm,生长速度落后于北京杨;而在齐齐哈尔市青年林场干旱脊薄的条件下,小黑杨的生长明显超过北京杨。1973年黑龙江省西部秋季大旱,从9月份至次年4月份,只降水26.4mm,林地中干土层达65cm,很多杨树品种因干旱而死亡,或者受到抑制,但小黑杨生长正常,表现出明显的抗旱能力。小黑杨亦表现出很强的耐盐碱性,在黑龙江省肇东实验林场,碱化碳酸盐草甸土,pH值8.6,全盐量为0.1117%的条件下,10年生小青杨树高3.44m,胸径3.15cm,呈小老树状态,而同龄的小黑杨高、径生长量分别为小青杨的2.2~2.9倍,生长良好。小黑杨对锈病、黑斑病、黄粉病、烂皮病、杨干象甲等抵抗力较强,在嫩江地区林业研究所栽植的杨树评比林中,1972年发生了烂皮病,在37个品种中有20多个品种发病率达50%以上,最严重的欧美系品种达90%以上,而小黑杨发病率只占19.5%,被害较轻,次年很快愈合,生长量未减退。小黑扬的缺点是萌条客杈多,在经营管理上除蘖费工。
小黑14
通过8个小黑杨无性系评比,小黑杨14号生长最佳,雄株,不飞絮。其7年生材积比生产上一般小黑杨高12.7%~60%。小黑14,干直、光滑,萌条深绿,7~8条棱线,锐利,长枝叶圆形,先端突尖,基部圆形,短枝叶先端渐尖,基部楔形.。
迎春5号(中林三北1号杨)
1982年牡丹江林业管理局从中国林业科学研究所引进黑小杨混合系,该混合系是以俄罗斯欧亚黑杨为母本、陕西关中小叶杨为父本的人工杂交种,经选择、评比选出的优良无性系,命名为迎春5号。该品种生长迅速,干形直,冠幅窄,侧枝细,耐寒,干皮基本不破,抗病虫害,材质较为优良。在主要经济性状及抗性指标上,显著超过小黑杨,是培育速生丰产林及“四旁”绿化的优良品种。①形态特征:落叶乔木,树干直。1~2年生茎圆形无棱,梢部淡红,中下部灰绿色,有膜质表皮脱落。皮孔白色、线形,分布较多。幼树皮灰褐色,上部灰绿色,纵向菱形皮孔、白色,3~4年生树干下部开始纵裂,渐变为灰黑褐色,随树龄增加而加深,大树1/3树干以下皮深纵裂,上部皮光滑、灰绿色,菱形皮孔。冠窄,圆锥形,分枝较细,枝角35°~50°,小枝圆柱形、灰白,梢部绿,无棱,有膜质表皮脱落。芽长卵形,渐尖,微红褐色,边缘具圆锯齿。侧芽紧贴枝条,顶芽生长时有粘液。叶菱形,长5~10cm,宽4~8cm,叶基部阔楔形,萌生条上的叶,少部分为三角形,叶缘微波状。雄花序长3~4cm,小花60~80个,雄蕊20~30枚,花药深红,雌花序有小花20~40个,柱头二裂,果呈桃形、2裂,有败育现象。②生长特点:7年生迎春5号杨胸径年均生长2.3~2.5cm,树高为2m,材积生长是小黑杨的1.9倍,在内蒙古赤峰,17年生树高26.5m,胸径31.66cm,材积0.9289m ,是小黑杨3倍。抗病虫性:对灰斑病、锈病抗性较强,在迎春林业局栽植的小黑杨、小青黑杨叶部病害严重,到8月份落叶60%~80%,而迎春5号生长正常,未出现落叶。③耐寒性:在迎春林业局,小黑杨、小青黑杨林3年生树干基部冻裂30%~60%,林龄6年以上,冻裂率100%,冻裂长50~80cm,宽达树干1/3,而迎春5号杨林龄8年未见冻裂。④一般以插条育苗,苗木不分杈或稍有杈,不需打杈,育苗成活率较高。适宜地区黑龙江省东部山区平地,三 江平原,在吉林、辽宁、内蒙古等类似气候地区也生长良好。但在黑龙江省西部地区干基易发病害。
黑林1号(A15)与黑林3号(A43)
杂交组合分别为小黑×波兰15A.(Populus simonii×P. nigra)×P. euramericana cv. 15A,小青黑×黑(P. psudosimonii×P. nigra) ×P. nigra。黑林1号杨:雌株,1985年通过黑龙江省科委组织的鉴定。1981~1987年在黑龙江省杨树区域栽培试验中,其生长量居参试的26个无性系之首,而且在14个区试点均表现良好,表明其适应性较强。值得注意的是蛀干害虫的危害。形态特征:乔木,树干通直,冠宽圆锥形,皮灰褐色,较光滑。小枝黄色,圆棱形。短枝叶菱状三角形,叶总长与最大宽度之比8.9∶7.7,中叶脉和下端第二个叶脉之间夹角50°,叶基广楔形,叶尖端宽渐尖,叶基无腺点,叶炳有短毛,叶柄长度与中叶脉长度之比4.2∶8.9。长枝叶叶长与最大宽度之比8.9∶9.9,中叶脉与下端第二个侧脉的夹角45°~55°,叶基截形,先端宽渐尖,叶基2腺点。茎棱线明显5条,未木质化茎具疏毛,茎中部皮孔椭圆,分布稀疏。叶芽扁圆锥状,4~5mm长,棕黄色,树脂淡黄。花序长4~6cm,粗0.5~0.6cm,每序具40~60小花,苞片灰白色,裂片褐色。生长特性:在肇州1982年定植的评比林,栽母根,1985年6月26日调查,平均胸径6.9cm,高5.5m,单株材积为小黑杨164%。耐旱、耐寒,抗褐斑病,对透翅娥抗性强于波兰15A,而稍低于小黑杨14。较耐盐碱。
黑林3号杨:乔木,高生长旺盛,冠窄,适应性强,北至北安,东至绥滨,生长良好。其材积生长量大于小黑杨50%。形态特征:树干通直,冠圆塔形较窄,皮青灰色。中上部光滑,下部皮粗糙,纵裂。小枝黄白色,1年生枝黄绿色,未木质化茎有毛。茎中部皮孔卵形。短枝叶菱状三角形,叶片总长与最大宽度之比6.3∶5.0,叶中脉和下端第二个叶脉夹角40°,叶基宽楔形,叶尖端长渐尖,叶基无腺点,叶柄长与中脉长之比3.5∶7.0,叶柄绿色无毛。长枝叶片长宽比5.69∶4.71,中叶脉下端第二对侧脉夹角35°,叶基腺点2个。芽呈锥状,长0.5cm,红褐色。树脂黄色。通过4处评比林观测,黑林3号杨5年平均Dl.3为7.87m,H6.8m。其材积生长量可为小黑杨的180%~219%,在年均温2~4℃,降水350~600mm,pH值6.0~7.8土壤上可正常生长,对病虫害抗性强于小黑杨。在黑龙江省合江、牡丹江、松花江、绥化等地区可以推广栽培。
黑林2号杨(A100)
杂交组合为小黑×黑小(Populus simonii×P. nigra)×(P. nigra×P. simonii)CL. A100. HiLin Ⅱ。l975年从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南等地采集60株(雄32株,雌28株)杂交亲本花枝,进行了123个杂交组合,获得了55718粒杂种种子,培育3.1万多株杂种苗,从中选择了23个组合,共2895株杂种苗,1976年春移植于肇州杨树良种圃。1978年按2m×4m株行距选择定植326株。又经3次选择,于1981年选择了20个系号,繁殖万余株,分别在肇州等处建立了评比林,以后又参加了黑龙江省14个点的区试。黑林2号杨生长迅速,适应性强,在绥化土壤肥沃地区,4年生D1.3 6.4cm,H4.91m。在全省14个点的普查结果,没有因冻害发生干皮破裂现象。形态特征:幼树冠圆满,干皮黄绿色,2年生小枝浅褐色,长枝叶半圆形,先端突尖,短枝叶三角形或三角状半圆形,尾尖或近突尖,长4~8cm,宽3.5~6.0cm,长宽比1.3∶1.0或1∶1,基部平突形或半圆形。黑林2号杨根系发达,枝叶茂盛,保存率高,生长迅速,抗逆性强。适合栽培于土壤肥沃,湿润之地,在东部山区平地栽培较好。
黑林58号杨
是近几年培育成功的优良杨树新品种,由于其品质优良,适应性强,用途广泛,效益显著而很快引起高度重视和普遍欢迎,种植范围和规模正迅速扩大。其抗寒性比中黑防、中绥12向北移2个积温带,生长速度比这两品种快。①生长速度:“黑林58号”生长速度快,插穗当年可长4~5m左右,7年树高达25m左右,直径达到25cm,是杨树中生长较快的树种。②抗寒能力:抗寒能力强,在-43°的低温下没有冻害,与中绥12等其它品种比较,在同等低温的条件下,中绥12和其它品种有冻害,而“黑林58号”没有,所以“黑林58号”是速生杨树中特别耐寒的树种,特别适合中温带气候区和黑龙江省的各个积温带栽植的理想品种。③抗病虫害能力:抗病虫害能力强,耐干旱、耐瘠薄,生根快,特别适合各种土壤及各种沙漠土质。④用途广:可广泛用于营造用材林、新炭林、饲料林和生态林,其木材可供制浆造纸、各种人造板及建材装饰填充材料等,具易操作、不变型等特点。⑤可立体种植:可利用高差位搞立体种植,用株行距2.7m×4.0m的宽距离,可种植其它豆类及各种作物。⑥经济效益:按2.7m×4.0m的株行距,每亩每7年积材70.65m3,按每立米200元(当时市场价),亩效益=70.65m3×200元/7=2043元,其中不包括利用空间种植农作物的收入,所以种植“黑林58号”能取得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北京杨3号
北京杨Populus beijingensis Hsu et ma (P. pytamidalis×P. cathayana cv beijinensis) 系中林所徐纬英教授等选育,以钻天杨为母本、北京西山箭沟的青杨为父本,常规杂交获得。经3次选择,最后选出13个无性系。北京杨3号生长为对照的130%,耐寒。形态特征:乔木,树皮灰绿以至绿灰,光滑美观,长大时基部纵裂,冠钟形以至半塔形,侧枝与主干呈30°~60°角,小枝无棱,苗期具棱。腋芽圆锥形,先端外曲,淡褐色或暗红色,具粘脂,顶芽较大,圆锥形,长2cm,具粘脂。长枝或萌枝叶宽卵圆形或三角状宽卵圆形,先端短渐尖,基部心形、截形或广楔形,边缘波状,具圆锯齿,每厘米内常具6~7齿,具疏缘毛,后光滑。苗期初放叶枝端叶液内含有白色乳质。短枝叶卵形,长7~9cm,先端渐尖或长渐尖,基部圆形或广楔形,边缘具平整腺状锯齿,每厘米内有4~5齿。叶上面光亮,鲜绿色,散生细小白点似星状毛,下面青白色或淡绿色,叶柄侧扁,长2~4.5cm,柄端有腺点。雄花序长2.5~3cm,苞片淡褐色,具不整齐丝状条裂。均系雄株,雄蕊18~32。北京杨的生长:1975年,在肇州建立的品种比较试验林,共25个系号,4次重复,株行距4m×4m,1980年调查,6年生北京杨3号平均高10.13m,平均胸径10.7cm,生长量高于北京杨605和小黑杨。耐盐碱性:当pH值达到7.5时,生长正常;当pH值达到8.0时,仍可存活,但生长量低。推广范围: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北安市、富锦市以南的广大东北地区,除去山地、盐碱较重之地,在水肥较优越的地段,北京杨生长良好。
北京杨605
1975年黑龙江省杨树普查确定北京杨605列为7个推广品种之一。其杂交组合为美×青(P. ρyramidalis×P. cathyana)。形态特征:落叶乔木,干通直圆满,冠卵形,枝干夹角45°,1年生萌条中下部光滑无棱、圆,绿灰色,稍部有圆棱,皮孔圆形或椭圆形,白色,叶心形,脉三出,基部截形或微心形,叶缘有波浪皱褶,锯齿粗、圆,中叶脉和下端第二个叶脉之间夹角40°~60°,叶尖端长尖,叶基腺点2个,,叶脉与叶柄淡绿,托叶三角形,角质,早落。叶柄左右扁平,微红色,顶芽较大,圆锥形。